本书为全国电力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书分为七个学习情境,主要内容包括绿色建筑概述、绿色建筑内涵、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绿色建筑主要技术、绿色建筑评价、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前景和优势、绿色建筑案例。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典案例讲解,项目任务式编写方式,更适合读者学习和理解。本书配套丰富的数字资源,供读者在线学习。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类专业教材,也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自1929年到1946年的十多年间,梁思成和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在社长朱启钤和战争年代(19371946)的代社长周贻春的指导下,始终致力于在全国系统地寻找古建筑实例。考察了中国二百多个市、县,上千个古建筑,并从考古和地理学两个方面对它们加以研究。本书是梁思成先生在学社南迁后,于四川李庄写成的。1946年4月,梁思成在妻子林徽因、学社同仁的帮助下,完成了这本唯一的英文著作,目的在于向世界介绍过去十五年来,中国营造学社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梁思成用英文写成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旨
本书主要阐述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与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书本着“适应社会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的原则,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编排内容,要求设计理论“简明、必须、够用”,构造做法“详细、多样、清晰”。本书注重汲取国内外建筑设计与构造的先进经验,优化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应用;并引进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规范、标准以及相关的建设法规,旨在培养学生能够严格依据国家标准、规范进行设计的工程素质。随着新技术尤其是高科技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产生了一些新的建筑类型与建筑设计理念,如智能建筑、生态建筑、节能建筑
本书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原则、设计要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备及管线设计等内容进行了阐述;探究了装配式装修工程施工,包括新型保温材料施工技术、防水材料施工技术、装饰线条施工技术等的实践应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联系,以及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同时对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及实施策略做了重点论述。本书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可供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户型优化? 空间布局与动线设计》是一本关于户型改造和动线设计实用参考书,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来讲解户型改造的知识点,一步步拆解户型与动线设计的难点,让户型优化变得简单。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户型优化中需要注意的尺寸和动线问题,总共分为两大章节,分别为轻松识图,认识住宅格局;动线设计,改造空间布局。配以改造前后的户型对比图和动线分析图,讲解户型改造的设计要点以及注意事项,解决读者关心关注的户型改造问题。 合理的动线设计并没有标准,依据业主的生活习惯来设计。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装修业主、初级
本书基于模块化理论和开放建筑理论,针对微型居住空间单元和模块分类、组合方法和设计实践进行探索。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总结相关概念、理论及国内外工业化住宅发展历程,分析微型居住空间模块化设计与装配式住宅结合的可行性;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研,归纳当前装配式微型居住空间品质现状和设计问题,为功能模块优化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判断依据。其次根据调研问题,整合现有模块分类、组合设计方法,结合住居学理论,对微型居住空间功能模块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弹性模块化设计思路和功能模块分类方法,采用参数化设计方法对基本模
本书分为4章,第一章讨论装修时理清自己的需求,第二章通过室内各个空间的拆分,分析如何让无障碍群体的居家生活舒适自如,第三章介绍智能家居对家居生活的助力,满足无障碍群体及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第四章从无障碍设计拓展到通用设计及包容性设计,建议读者们立足当下,未雨绸缪。本书图文并茂,结合60幅手绘图和20幅室内实景,有助于读者直观了解家居无障碍设计的要点,方便室内设计师获悉特殊群体业主的真实需求。
本书致力于建立清晰的碳排放评估框架及可操作性强的碳减排技术方案,指导竹建筑低碳设计,以提高竹资源利用价值,并减少竹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综述全球竹资源、竹材工业和竹建筑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准确把握相关知识基础,基于竹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机制的解析,开发竹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并为下篇的工程应用研究准备典型竹材碳排放计算基础参数,结合我国产竹区实地室外气候条件和人员室内舒适需求,解析竹建筑系统、构造和材料的气候响应机制,并寻求适应性低碳设计方法。
本教材是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最新制定的《钢结构自学考试大纲》的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编写的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涉及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有《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201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2021)和《钢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6—2021)等,使教材内容能够反映行业
本书包括土力学、地基和基础三部分内容,分为土的工程分类及工程性质研究,土中应力计算与地基变形分析,抗剪强度计算与地基承载力分析,土压力计算与边坡稳定分析,浅基础工程技术应用,深基础工程技术应用,软弱地基及特殊土地基处理七个学习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