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全面暴露出发达国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问题,为走出危机困境并调整产业结构,发达国家相继出台多项以促进国内制造业发展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该战略实施不仅强化了发达国家国内制造业发展基础,而且吸引大量海外制造业投资回流,加剧了制造产品国际市场竞争。中国制造业尽管产值稳居世界第一,但正处于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关键期,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实施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日益凸显。本书在全面梳理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实施进程及影响基础上,基于中国制造业大省山东省数据,分别测度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
在这个时代,网络的隐喻日渐重要。我们生活的信息时代(information age)已被称为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网络处处可见。这些网络干差万别,从菌丝连接真菌的生物性网络,到铁路网络,再到现代人类赖以交流却不可见的电磁二进制网络。在当代社会,网络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学术界的边界。它成了一个动词,去社交(to network)成为当代职业和私人人际交往的核心观念。而以其为基本理念的各种社交媒体(social media),在近30年内,极大地改变着大众
无论被称为全球史、世界史、关联史还是历史-世界,在今天,这一学科无疑激发了读者、媒体和大学教授的兴趣,这有助于丰富我们对过去的描述。但是,何为全球史?它又能带给我们什么?亚历桑德罗?斯坦齐亚尼的精彩著作为读者理解这种多元化历史的发展和抱负提供了所有的关键要素。错综复杂的关系,出人意料的分支,混合与交融:摆脱了欧洲中心主义的桎梏后,全球史扩展了地域的视野,跨越了国家的藩篱,在多样化的政治经济实体中,从关联与关系的角度来思考世界。全球史的目标是人、财产、思想、知识、信条的迁移,但同时也是气
《大国浮沉500年:经济和地理背后的世界史》是超人气历史作家温伯陵,继《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一看就懂的史记》后的全新力作,作者仍然延续其擅长的通俗易懂写法,作者这次放眼世界,用独特的角度解构世界大局,帮你厘清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后千丝万缕的脉络,彻底看懂当今世界大局的形成、演变和未来趋势。 作者打破中国文人写作时的含蓄、伏笔、留白的文风,利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严密的史料分析,使用通俗的比喻、直白的语言描述,直击历史事件的核心本质,把很多普通人记忆中散落的历史、地理、经济知识碎片串联、
《历史的棋局》是“80后”新生代历史题材作家李兴龙的一部文集,反映了作者从立体史观的角度出发,对世界从古代文明到现代文明的各条发展脉络的阐述和思考,并执果索因地考察了世界格局,尤其是不同经济和现象背后的历史渊源。 本书对世界历史和客观情况的阐述和观察,以亚洲、欧洲、美洲等地为主。书中以棋局为比拟,主要反映了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扩张、技术发展、思想传播等因素的纵横交织。从时间纵向来看,本书的内容涉及古代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直至信息文明的重要事件活动,作者力求从大周期律的角度
本书为日本著名社科丛书“岩波新书”丛书之一。作者为日本横滨市立大学教授加藤祐三,译者为蒋丰为著名旅日社评作家、日文版《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刊总编辑。 本书延续了“岩波新书”丛书的特点,篇幅短小精炼,表达方式偏重纪实,兼具学术严肃与生动朴实,既不会设置较高门槛让普通民众望而却步,又能充分推动民众对社会问题的了解和参与。 全书共10万字,分为三编九章,生动描绘了工业革命的英国的近代形象、19世纪亚洲的三角贸易以及全球一体化对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影响。对于19世纪全球一体化形成初期,东方与西方文明交会过程中
本书主要运用日本的外交档案、国会议事录与新闻报道,辅以美英缅等国档案和访谈资料,综合考察二战后日本援助缅甸的原因,揭示“二战”的历史影响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厘清历史影响之有无与生成机制,进而探析战后日本的历史观与亚洲外交,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历史和人、国家间的关系。本书通过研究发现,“二战”通过历史遗留问题、人际关系与历史认识影响了日本外交,促使日本将缅甸视为友邦并给予大量的经济援助。而两国关系发展的需要、缅甸精英的国内地位和日本摆脱战败阴影的企图是历史产生影响的重要现实条件。
16世纪上半叶的德意志历史通过两场运动赋予以特殊形态,第一场是宗教改革运动,第二场是查理五世意图在中欧建立统一大帝国的尝试。这两大事件持续不断地互扰牵涉,形塑了德意志跌宕起伏的宗教改革史。有趣的是,奥格斯堡作为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中心,微观地折射了这一复杂而又宏大的历史进程。它在享受诸方荣耀的同时,深陷于地缘与帝国政治的限定之中;改革的决议在信仰的多元诉求与社会秩序重组中举步艰难;宽容的文化语境使其沦为“舆论战场”;跨大西洋贸易为之赋予了全球性维度……着眼于此,本书意在带领读者,穿梭于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