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收录整理自1980年农业部批准成立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全国蚕桑品种鉴定试验网点,至2020年的40余年里,我国蚕桑品种审定制度、审定机构、审定标准和鉴定方法发展演变的历程,特别是蚕桑品种历年鉴定试验成绩的数据与品种评价史料;收集了蚕桑品种国家鉴定试验方法和审定标准方面的研究论文,以及蚕桑品种国家鉴定和审定活动的图片资料,以期为广大蚕桑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蚕桑育种专业人员和品种鉴定工作者提供史料和参考。全书分为五章: 第一章审定制度与审定机构,介绍了蚕桑品种国家审定制度的建立
本书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全面阐述了国际国内植物油生产、贸易、消费市场信息,以及发展趋势;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介绍了油菜、花生、芝麻和油莎豆的起源与传播、优势生产区域、生长发育特性、主要栽培技术、产品储藏与加工等,为加快植物油生产发展,满足市场供求,提供技术支撑。
本书共分十二章,内容包括烟草科学研究方法概述、科学研究过程、科研信息获取与分析、科学理论的构建、培养研究方法、田间研究方法、生物统计分析、科技论文与学位论文写作、烟草育种研究、烟草营养施肥研究、烟草烘烤研究和卷烟原料配方设计。
第二版教材修订主要涉及以下范围和内容:一是把上一版教材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组织内容,设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知识准备、拓展知识和思考题,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二是吸收茶树栽培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果,调整、补充相关内容;三是考虑到教材使用的周期性,删除项目十二,增加拓展知识,调整任务及思考题的内容与要求,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抗战时期,全国一批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科研人员聚集在柳州沙塘,使之成为“战时农都”。在抗战相持阶段,玉米、红薯、马铃薯等外来旱地粮食作物的引进及传播,有效促进了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增加粮食产量,支撑了大后方经济。本书概述战时农都形成的过程及其意义,在此基础上,运用历史学、经济学和文学传播学等理论与方法,展现其在引进及传播旱地粮食作物上的作用,并对广西的抗战地位进行评析。本书属抗战经济史和科技史的基础性研究成果。
本书共11章,包括种质资源、品种的概念和育种的目标、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品种(系)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品种登记和新品种保护、良种繁育和推广等。
《牧草种子学》重点介绍牧草种子的形态解剖特点、化学组成、形成发育、休眠、萌发和活力等基础理论,以及种子质量检验、种子生产管理、种子审定、种子收获加工、种子贮藏、种子经营管理等实践技术内容。本书包括绪论、牧草种子的形态与解剖特征、牧草种子的化学成分和组成、牧草种子的形成发育、牧草种子的休眠、牧草种子的萌发、牧草种子检验、牧草种子活力、牧草种子生产、牧草种子审定、牧草种子的贮藏、牧草种子的经营与管理共12部分内容。本书后附录是部分植物中文、拉丁文名称对照。
本教材是高等职业院校作物种植类专业专用教材,内容包括向日葵、南瓜、甜菜、**、花生、油菜、小豆、绿豆、亚麻共9种经济作物的生产与管理,介绍了这9种作物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及播前准备、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和收获与贮藏技术,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经济作物生产与管理》既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作物种植类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从事农业生产工作人员的学习用书。
烟草生态学是农业生态学在烟草科学领域的分支。 《烟草生态学/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包括理论课和烟草生态学实验指导两部分。理论部分共分11章,内容包括绪论、基本生态关系、烟田生态系统、烟草与光照、烟草与温度、烟草与水分、烟草与土壤、烟草生产区划、烟草群体生态、烟草分子生态、烟草安全生态。 《烟草生态学/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由长期从事烟草教学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写,其突出特点是将生态学理论与烟草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知识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