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2019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典型工矿区地表系统健康诊断与绿色发展模式考察的总结性专著,由工作在青藏高原一线的科研人员共同编著。全书共6章,包括科考的背景、意义、目标及内容,科考区域和路线,青藏高原典型工矿区地表系统健康诊断,青藏高原典型工矿业生产活动特征及污染物排放分析,青藏高原典型工矿区景观格局的环境质量响应特征,高原地区能矿业发展现状与绿色发展模式探讨等。本书的特点是通过科考获得了大量的高原工矿业生产、污染物排放、地表环境质量、产
蓝色是地球生命之源,也是地球生态图腾。但战争与污染,将地球破坏得面目全非。污染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只是心灵污染外化表现之一。要彻底清除环境污染,还需从修正人类文明观念入手。透过扑朔迷离的国际纷争,我们看到了当前世界有人放任污染蔓延,手握治污的能力却将它用于争夺利益的战争。人类应以共同利益和保护地球生态为出发点去考虑问题,放弃狭隘利益观,建立从地球生态与人类出发的蓝色文明观。
本书共设五个项目,分别是认识环境监测、水与废水监测、大气与废气监测、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噪声监测。
本书以资源环境的“价值评估——溢出分析——空间格局测度——政策评估”为主线,首先从静态、动态和产品供给服务三个维度,研究资源环境价值如何核算这一问题;然后对溢出的理论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从水平、垂直、空间溢出三方面,对资源环境怎样溢出进行系统性阐述;随后建立了景观格局+空间网络+流空间方法的“新格局三体系”,对资源环境空间格局测度进行分析;最后建立了资源环境政策分类的新框架,并构建了政策研究的框架体系,评估其有效性和绩效。
本书践行了兵团低碳发展的政策要求,研究兵团高排放产业碳排放多重效应、影响因素,探索了兵团高排放产业低碳转型的可能路径,希冀在低碳经济、低碳减排、高排放产业碳排放效应测度、碳排放影响因素、低碳路径选择、环境治理等领域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对兵团高排放产业的转型升级、能源结构的合理优化、低碳减排路径选择等方面能具有本土化的应用价值。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五版)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为微生物学基础。介绍非细胞结构超微小微生物--病毒,包括病毒的分类与命名、其个体的特殊结构、遗传物质、繁殖方式、遗传变异及其致病性等;病毒的传播、危害、对策与应用;介绍具有细胞结构微生物的个体、群体特征及特征识别,生理生化特性,生长特征。重点关注对环境工程极有意义的古菌、极端环境微生物;分子生物学、遗传变异和分子遗传学基本原理;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与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第二篇为微生物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介绍在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生态安全领域的探索性教材,本书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生态文明、生态安全与生态经济相融合,尝试构建一个生态安全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全书共九章:第一章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第二章为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第三章为生态安全与生态经济,第四章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态安全,第五章为国土空间背景下的生态安全,第六章为突发状况背景下的生态安全,第七章为双碳背景下的生态安全与评估,第八章为双碳背景下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