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植根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既遵循了现代国家形态演进的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式的特征。本书从理论、社会、行政、财政、政党、法治、民族、历史以及比较等视角探寻“中国式国家建构”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征;从历史进程和现实特征等方面探讨中国式国家建构的基础理论;从经典理论、传统社会形态、现代社会的成长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式国家建构的社会路径;从西欧经验和理论、中国传统行政体制、现代行政体制及其运行等方面探讨行政体制建设与中国式国家建构的关系;从文献与理论、财税体制及能力等方面探讨财政与中
本书通过对湖北省C市地方人大的图书馆档案和人大代表履职记录的量化分析,透视中国地方人大代表的静态组成结构,勾勒了地方人大代表结构组成的历史变迁,探讨了人大代表结构和履职绩效的关联,考察了地方人大代表的地域、行业、党派代表性以及女性人大代表的政策偏好,从描述代表性和实质方人大代表的视角了解人大代表的工作及其主观态度,阐释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代表性理论。最后,基于对地方人大代表的结构以及人大代表履职中的代表性问题的考察,本书提出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地方人大工作的意见。
本书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效果为研究背景,基于资源基础、公共服务供给以及行政价值变迁等理论,以湖北省16个省直管地方政府为研究对象,建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有关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差异性的结构比较分析架构。本书综合运用量化与质性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不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结构特征及类型,探讨其差异性生成的因果机制和实践运行逻辑,为重塑和优化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推进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与发展具有基础性理论意义。
县域行政作为基层行政,深刻影响着基层社会稳定和发展以及基层治理现代化。本书集中关注项目制下县域行政运行的特点、变化及其给基层治理带来的新变化与新问题,重点回答项目制下县域行政是如何运行及展开治理的。本书采用个案研究法,对H县项目运作中县域行政运行的实践样态进行深描,在田野访谈、参与式观察等实证考察的基础上,总结出项目制下县域行政运行的特点、积极效应、限度及其原因,从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提出项目制下县域行政运行的优化路径,以期为进一步促进县域发展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This is the 12th blue book on China's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which focuses on analysing and studying China's latest human rights progress in 2021. The General Report analyses and summarizes the 100-year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gro
本书是西南政法大学政治学学科及相关学科集体智慧的结晶,精选了十余位学者围绕基层政府与社会治理进行研究的相关成果。围绕基层政府变革与社会治理,力图体现学科理论前沿、追踪基层社会治理热点。全书包括制度研究、政策研究、实践探索三个专题,所收录文章主题涉及基层治理体系建构、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与政策工具的优化、公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技术等。
本书展示的是年度中国县级政府绩效评价结果。本报告主要分为总报告、指数分析篇、典型案例篇三部分。总报告阐述了县级政府绩效的评价背景、评价指数文献综述、评价目的、评价原则、评价特色,系统呈现了县级政府绩效评价方案,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总体分析、省份分析和区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县级政府绩效的对策建议。指数分析篇进一步对县级政府的发展成效、社会治理、政府能力等三个维度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各维度绩效的对策建议。典型案例篇围绕县级政府绩效以及发展成效、社会治理与政府能力等方面
合理划分当代中国地级及以上大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是提升城市公共治理有效性的重要方面。本书从“整体智治”,即“整体性治理”与“智慧治理”的视角出发,研究当代中国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划分及其供给问题,通过文本分析和实地考察,分析我国地级及以上大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划分的问题,探究其生成逻辑和运行机制,最终通过四个实践案例,探讨基于“整体智治”的大城市政府公共服务机制构建,并从行政理念、组织结构、体制机制和数字技术手段四个方面提出我国地级及以上大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划分的优化路径。本书从一
本书在总结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对人权的关系结构进行理论探讨。作者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人权结构理论。该理论突破了自由主义人权理论的视域局限,将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协调发展作为目的性权利,将生存权作为实现人的发展的基础性权利,将参与权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性权利,将自主原则和自由权作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主体性条件,将平等原则和平等权作为实现所有人自由全面协调发展的约束性条件。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人权结构理论可以更充分地解释中国人权
本书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川北通江县基层新政权建设、基层干部培养的历史展开。除绪论和结语外,全书共分六章,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对通江县的县情与干部基础、南下干部接管、干部培养与教育等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