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具有典型的跨学科交叉特征,其研究横跨多个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在多个学科蓬勃发展。本书从系统工程共性基础理论、网络信息系统工程、制造系统工程、航空航天航海系统工程、能源与资源系统工程、交通物流系统工程、经济社会与服务系统工程、生命健康与医疗信息系统工程、军事系统工程等主要研究领域中总结我国系统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梳理发展现状,探讨系统工程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明确未来一个时期促进我国系统工程学科研究及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和保障措施。
本书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主题,汇集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和科技管理工作者的战略思考与建议。全书共分为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等7个篇章,从不同层面和视角,深入分析,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凝聚共识。
本书是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师部分已发表论文的文集,全书包括自然辩证法、系统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实践哲学、产业哲学和科技伦理与环境伦理六部分,各部分在学科领域都具有一定的代 表性。透过本文集,读者既可以了解不同时期教师们关心的学术热点问题,也可以看到研究水准提升的过程。
本书汇集了《中国科学报》“两种文化大家谈”与“科玄新论”两个专栏的精彩文章,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围绕“斯诺命题”,探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历史渊源、是否分裂、该不该弥合以及如何弥合等问题;下编回顾百年前中国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思想大碰撞,就科学与价值观、当代科学中的形而上学问题等新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含可变参数的灰色建模方法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讨含可变参数的灰色模型的建模机理和实际应用。本书主要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提出研究问题,具体介绍研究背景与含可变参数的灰色模型的含义以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为一类含时变参数的弱化缓冲算子模型,主要介绍一类含时变参数的弱化缓冲算子模型的定义,性质和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第三章为分数阶累加线性时变参数离散灰色预测模型,主要介绍模型的意义、构建方法和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第四章为分数阶累加
未来30年,是科技大爆发时代。智能手机与云计算正在改变人类与数据相处的方式。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全面,移动网络的铺展也将加速。移动终端的发展以及移动网络的扩散,也会进一步推进云计算的进展。云计算可以在零投入的情况下给用户带来大量计算能力。基于云端的移动计算端将会改变从医疗到教育甚至到农业等各行各业。 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大的转折点,从过去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人口红利转向创新红利,从工人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从模式创新到科技创新。未来三十年,中国发展的关键点在科技红利
本书深入探讨了新大航海时代下技术链、价值链、产业链的演变,社会组织的重构,以及数字时代交互链接的构建。本书作为思想读物,通过多维视角,恪守专业文风,以人类探索变迁为逻辑主线,回顾历史、审视当下、畅想未来。
《从一到无穷大》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著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由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后,曾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直接影响了众多的科普工作者。本书根据原书最新版进行了修订,书中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全书图文并茂、幽默生动、深入浅出,适合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广大读者阅读。
克莱顿教授在本书中强调突现被作为理解科学、意识和宗教的一种新范式。他回顾了突现概念的发展历史和当前定义,评价了自然世界的突现现象及其对于哲学的重要意义。复杂性突现的现象需要的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中不可还原层次上的解释。这种突现模式既不是对于大脑状态的还原,也不是对于心理实体或灵魂的证明,而是向我们介绍一种关于意识问题的新路径。当然,这种突现模式也支持了对心智的常识性理解,思想和意图确实会产生因果影响,即使意识是大脑的突现属性,并且仍然依赖于大脑。
1989-1990年间,一支由六个国家六名队员组成的国际探险队首次徒步穿越了这个冰封雪覆的大陆。秦大河为探险队中方队员。本书根据秦大河日记绘制了包含217个宿营地穿越南极过程中详细的行进线路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现了这一段历时220天,跋涉5986公里的艰险征程。本书揭示了人类有史以来首次穿越南极的复杂、细致、代价高昂的策划、筹备、训练、实施及最后成功的全过程,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探险科考过程的重要图文资料。读者可从中领略到南极洲的自然风光和绮丽的冰雪世界、探险队员们大无畏气概、科学精神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