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阻尼技术是一种基于能量耗散机理的被动振动控制技术,具有减振效果显著、结构改动小、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已在航空航天、船舶、机械、车辆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本书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了粒子阻尼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领域,阐明了粒子接触模型和耗能机理;二是研究了颗粒阻尼技术在不同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包括基于粒子阻尼的齿轮传动、高铁车辆、船舶动力基座、矿用自卸车、PCB、机床的耗能研究。
本书详细介绍了材料和结构断裂与损伤模拟的基本理论、数值算法、典型模型和分析,涉及裂纹显式建模、裂纹尖端奇异性模拟、围道积分计算、渐进损伤和失效模拟、内聚力区模型、虚拟裂纹闭合技术、扩展有限单元法和相场法等; 包含丰富的断裂和损伤仿真算例,方便读者快速掌握相关的模拟方法,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掌握复杂的断裂损伤模拟技术的实用资料。本书可作为从事断裂与损伤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籍,也可作为高校有限元相关课程的辅助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了相场法数值建模问题,包括创新性的数值算法以及自适应裂缝处理方法。以原型问题以及严格的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相场裂缝模型的建模,离散以及求解等关键部分。同时提供了多个经典算例辅助读者由浅入深了解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建模过程。本书从非稳态耦合变分系统的数学分析与数值计算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相场裂缝数值模拟过程中的非线性求解器,误差分析、预测-矫正-自适应方法以及界面条件。该模拟方法在解决多孔介质多场耦合的工程应用方面有广阔前景。
《理论力学(第三版)》是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理论力学课程要求编写,初衷是为读者提供一本既适合课内学习,又便于课外深造的教学资料。《理论力学(第三版)》内容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三篇,其中带“”章节属于非基本要求的内容,为相关专业教学选用内容。章后给出了“思考空间”,对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升华,将前后内容“相互衔接”,为后续课程“牵线搭桥”;习题部分突出了题目的工程背景,增加了开放性的研究型题目,以配合综合应用能力
本书涵盖了作者近五年有关高精度离散玻尔兹曼数值方法应用于流体力学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包含不可压流动和可压缩流动两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不可压等温流、不可压热流和不可压多相流。第二部分包含无黏可压缩流和黏性可压缩流。此外,还简要介绍了本书涉及的动理学方程和高精度格式。
本书选定了适合16次课(32学时)讲授完成的内容,试图通过这些内容为物理专业学生带来部分现代物理学思想及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必需的基础语言框架以及方法。这些概念和方法包括一般性的时空观,时空变换及其对物理规律的要求,最小作用量原理,拉格朗日和哈密顿的力学方法,谐振子,天体运动规律,粒子散射实验的物理图像与散射截面,刚体模型,流体模型;以及进一步学习需要的数学工具及语言,如梯度、散度和旋度,转动的描述及矢量张量的定义,球坐标系,简单的微分方程求解,李群与对称性。
本教材全书共5个模块,主要内容有:平面杆件体系的组成分析、典型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与位移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与计算、移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受力分析、知识拓展与工程应用专题。模块1-5适用于高职本科的学习,模块1-4适用于高职专科的学习。本教材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本、专科交通土建类、建筑工程类、水利工程类专业的结构力学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教材为《结构力学》(主编王雷)的配套习题集,共分为10章,包括绪论、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梁和静定平面刚架、静定拱式结构、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影响线及其应用、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和渐进法,与主教材对应。适用于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学生选用。
《辐射流体动力学若干新的数值方法》系统地论述作者*近二十余年从事辐射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初边值问题数值解法研究及辐射驱动内爆压缩过程数值模拟研究所获得的若干创新成果。 第1至4章论述理想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高阶数值方法及流体界面计算方法。作为重点,系统地论述了多介质理想流体问题通用的高阶守恒型WENO-FMT方法,这是作者的一项原创性科研成果,已成功地用于求解各种复杂的多介质流体问题及辐射驱动内爆压缩过程数值模拟所涉及的含有三个能量方程的多介质理想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初边值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