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之一。这一系列研究报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为不断促进本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而精心组织出版的系列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旨在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面向未来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着力解决我国工程与材料领域中的重要科学和技术基础问题,增强国家原始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BR》本书站在国家利益和学科总体的高度,综合考虑国际学术发展动向和中国实际,论述了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的内涵、战略地位以及各分支领域的界定,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实验》是面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低碳经济等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编写成的适用于新能源方向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实验指导书。本书从专业实验基础和专业实验实例两方面进行撰写。专业实验基础包括实验组织与实施方式以及本专业实验常用检测分析方法。专业实验实例涵盖能源储存与转化、能源转化与合成等领域,分为专业基础、综合及研究型三个层次,内容和深度逐层递进。本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教材,可供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参考。
本书采用现代计算流体动力学中的先进数值模拟方法,围绕困扰水轮机领域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一些技术难题进行流动仿真,包括利用大涡模拟与分离涡模型研究水轮机内瞬态湍流特性,利用欧拉多相流模型与拉格朗日离散相模型研究水轮机内空化特性与泥沙固液两相湍流场,利用非结构动网格技术研究槽道内导叶绕流水力特性,利用浸入边界法与大涡模拟结合研究水轮机导叶动态绕流瞬变流动特性等,本书的研究对于改善水轮机的运行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内容充实,结构清晰,图文并茂。
本书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成果之一。通过分析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技术,本书揭示青藏高原风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给出西藏和青海各地的风能资源技术的开发量,为青藏高原清洁能源发展远景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全书共分11章,包括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两篇。主要介绍热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及?分析基础;气体压缩及蒸汽的热力性质、各种热力过程和循环、动力装置循环、制冷循环的分析和计算;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传热过程和换热器等内容。本书紧密结合高等农林院校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特点及复合型工程人才规格的培养要求,考虑到多学科交叉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拓展教材的适应性,取舍内容力求精练、适当加深加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些问题通过例题、习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大幅度节约
可再生能源是指清洁、绿色、低碳且可以重复利用的能源。本书结合新能源交叉学科的内容,系统地阐述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相关知识,并融入了思政元素,兼具航空、航天特色。全书共6章,第 1 章主要介绍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及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各种形式;第2章主要介绍光伏和光热利用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并给出了具体的实例;第3章主要介绍生物质能的利用方法及生物质能的利用现状;第4章主要介绍风能与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风能、潮汐能、抽水蓄能和波浪能发电的应用;第5章主要介绍地热技术的原理,重点介绍地热资源和地
本书共十二章,主要讲述热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气体和蒸汽的热力性质以及各种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对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和化学热力学也作了扼要的介绍。书中附有例题和习题以及必要的热工图表。全书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但考虑到当前工程实际,对某些工程单位也做了必要的说明。本书立足于“教”和“学”,力图能让学生很轻松快乐地理解概念、掌握原理和方法,在文字和图形上力求讲解清晰明白,在符号系统上力图简化,在章节安排上注意教学时间的控制,在内容上注重前后衔接和逻辑的严密性。
本书结合国内外储能科学与工程的积累与发展,对储能领域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和工程应用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使读者对储能领域有初步的了解。本书讲述了储能的发展历程,涵盖了储能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详细介绍了目前主要应用和具有发展前景的机械储能、电磁储能、热储能、化学储能、电化学储能,并且关注了规模储能系统集成与智能管理。
以可再生能源发展为核心的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我国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在于促进技术的创新与扩散,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本不断降低和应用规模不断增大,主体偏好的多样性和区域的差异性特征愈发明显,对相关政策设计和优化的科学性提出了更加急切的需求。本书系统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历程,对政策效果、相关方法的理论基础、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实际和提出的理论、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辨识碳中和背景下城乡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的新特征,了解居民对碳的相关认知、态度、行为及支付意愿,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于2021年底至2022年初,实施了第九轮中国家庭能源消费调查,覆盖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居民,旨在为新时期“双碳”目标约束下家庭能源数据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评估一些基础性参数,为相关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基础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