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较为系统和完整地介绍了俄军事学说中关于陆军联合战役战术行动中的无线电电子对抗组织和指挥的基本理论与实施方法。全书共分为六章,包括无线电电子对抗及其基本构成、机械化旅在战斗行动中的无线电电子对抗组织、独立对地无线电电子对抗营的作战组织和运用、独立对空无线电电子对抗团的作战组织和运用、合成军(兵团)战役中电子对抗的组织、美国和北约军队侦察与电子战、装备及作战运用,并介绍了反敌技术侦察和无线电电子防护的基本方法。
本书为通俗读物、以白话翻译和图片呈现结合的方式,介绍《孙子兵法》中的相关理论,对当代启示进行简要阐发。书稿在《孙子兵法》原著基础上,绘制插图,进行视觉语言翻译,辅助读者延长记忆的时间,帮助读者理解。书中每个章节结均包括原文、译文、启示、总结和思维模型这几个部分,简要翻译原文,将艰涩的古代汉语简洁化、可视化,易懂、易记、易用。以精简清晰的视觉解读,来提炼核心思想,有助于读者快速入门,从而提升认知,提升智慧。
本书系统探讨了装备体系韧性分析、评估与优化相关问题。首先,详细介绍了装备体系和装备体系韧性的概念内涵;其次,论述了可行的复杂装备系统韧性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法;再次,阐述了装备体系韧性建模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应用案例充分印证了这些技术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最后,对装备体系韧性技术研究及其在相关领域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建议,对实际装备体系建设和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系统工程、体系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与质量可靠性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同时也适
本书对装备保障任务规划进行了系统研究,介绍了任务规划发展现状,构建了装备保障任务规划基础理论,探索了装备保障任务分析方法,建立了装备保障力量配置、战场装备抢修、装备物资库存、装备物资供应等装备保障任务规划模型,研究了4类规划模型的解算方法,建立了装备保障任务规划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
本书主要对现代武器装备发展采办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规律和主要经验教训进行了分析。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了现代武器装备的基本属性,由于存在这些属性,其发展工作除了必要资源投入外,还必须加强科学管理。第二章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分析中,归纳总结了发展现代武器装备如何做好全系统管理、全寿命管理、全目标管理全费用管理、全可用性管理、全换代管理、全风险管理、全规划计划管理等,这些科学管理工作,既各有其独立的内涵,又有其内在的联系性。第三章提出了在现代武器装备采办领域应具有乐为文化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军委《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遵循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关于做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的通知》(参动[2012]5号),开启直接从非军事部门招收士官的途径。定向士官生招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本书对高职院校在高技能士官培养过程中的相关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我国定向士官生的配套政策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地方高职院校的士官学院在国防教育体系中的科学定位、功能和作用,提高定向士官生招生宣传质量,科学建立招生体检与政治考核制度,保障、提高士官生定向培养过程中的质量,士官生培养质量的
本书利用简牍、官修史书、文臣奏议和诗歌等丰富史料,着重探讨了先秦至清代历史中文化与军事的关系,以及文人文化如何塑造了军事机构、军事理论和战争文化。关注中国古代史不同领域的学者重新检视了军事与法律、政府、史学编纂、艺术、哲学、文学和政治的关系,并将军事文化和文人文化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展现了长时段历史中两者的互动。一幅中国古代战争与社会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湘军,一支维护了清王朝统治,但也给清王朝带来隐忧的湖南地方武装。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廷无力抵御,不得不命地方官员筹办团练应对。儒生出身的曾国藩借机打造了一支以儒家学说治军、用乡土观念维系的、凶悍敢战的私人武装湘军。湘军将领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彭玉麟等人的军政活动为晚清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他们无法根治社会病症。
知名学者龙盛运用丰富的史料论述了湘军从咸丰三年(1853)建立发展到光绪四年(1878)被裁撤的全过程,对于湘军产生的社会背景,湘军发展的
本书基本涵盖了黄埔军校历史。主要来自作为《黄埔》杂志、《中国日报》《人民政协报》等报刊所撰写的文章,以及多年来应院校、单位邀请所讲黄埔军校史的讲义,多是突出了一个“讲”字,答疑释难,力求通俗易懂、贯通全史、自成一体。为此,本书以讲课形式排列各节,合辑成册,既可作为院校、培训团队的讲义和教材使用,也可作为黄埔军校史爱好者的普及化读物。
从唐代以来, 政府利用地方民间组织的武装力量守城防盗, 是为“团练”。晚清时期, 面对内忧外患和八旗、绿营军战力羸弱的现实, 清政府不得不鼓励地方“办团练”以守土保疆、维系统治。一时间, “团练运动”如火如荼, 办团练者既有籍籍无名的乡土士绅, 也有江忠源、胡林翼这样的地方官员, 孙锵鸣、吕贤基这样的在籍缙绅, 更出现了曾国藩、李鸿章这样依靠办团练一步步崛起的股肱之臣。在国家权力与地方势力、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博弈场中, 团练运动以其独特的历史轨迹, 改变了地方政治社会结构, 改变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