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五个模块,内容包括:包装设计概述,包装策略与定位分析,创意构思与执行完稿,容器、结构与印刷工艺,作品发布与评估标准。
本书对可持续产品、可持续产品的特点、可持续产品设计、可持续产品创新设计类型、可持续产品创新设计策略等概念做了基本的描述, 便于读者理解书中的内容。对可持续产品的创新机会识别、可持续产品的需求创新和需求转换、可持续产品的问题定义、可持续产品的功能和结构方案创新设计过程、可持续产品创新设计决策和求解方法及可持续产品方案的评估等, 从模型的建立、实现的技术和方法等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与深入的讨论, 并用实例具体说明理论、方法的应用, 对指导可持续产品的快速开发和创新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化学》(第3版)主要围绕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应用这四个要素展开,介绍了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并把化学原理和方法渗入其中,层层递进,构筑一个内容完整、结构明晰的材料化学体系。具体内容包括绪论、材料中的化学、材料的结构、材料的性能、材料的制备、电子与微电子材料、光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纳米材料、能源材料、环境材料。《材料化学》(第3版)可供高等院校材料类、化学化工相关专业师生教学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从业人员参考。
本书分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制备及成型实验、材料的性能测试实验、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实验、综合模拟实验五大部分,共设置34个实验,并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及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报告要求多方面进行阐述。
本书是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是根据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9年制定的《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参考同类教材,并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成果编写而成。 本书除绪论外共分为12章,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正投影法、立体的投影、组合体、轴测图、机件的表达方法、常用零部件和结构要素表示法、零件图、装配图、电气工程图、AutoCAD基础及SOLIDWORKS基础等内容。 本书附有数字课程资源,配套资源还包括电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性能、基本成型与加工エ艺、基本应用和发展概况。全书包括绪论和十三章主要内容,首先概述了复合材料的定义及分类、发展概况、特点及应用进展,然后介绍了复合材料的基体、增强体、复合材料界面与设计基础、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工艺等。在此基础上,以增强材料为主线,结合复合材料的特点、增强(改性)材料的种类分别介绍了无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有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矿物与晶须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木塑复合材料、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
本书共分8章,选材于新能源研究中常用的一些材料分析和表征技术,主要介绍了滴定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红外光吸收光谱、拉曼散射光谱、原子发射光谱等几种重要的光谱分析法,XRD和电子衍射分析技术,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电子探针等电子显微分析技术,XPS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色谱、质谱分析法以及TG、DTA和DSC等热分析技术的背景、基本原理、仪器原理、测试分析和应用前景,并对锂/钠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测试进行了案例分析。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及材料
本书以案例方式介绍了如何用材料计算软件考察材料的成分、结构变化对材料性质或器件性能的影响。详细介绍了原子模拟、分子动力学、蒙特卡洛计算、第一性原理计算和有限元计算等方法,应用GULP、LAMMPS、ATAT、VASP、CASTEP和ANSYS等常用计算软件,针对某些特定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等体系,考察它们的表面、界面和纳米结构乃至器件的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性质。
本书共10章, 涵盖了最优化基本理论与方法、智能优化方法、最优化问题的计算机求解, 以及工程最优化实例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最优化问题求解的基本要素、一维最优化方法、无约束多维优化方法、有约束多维优化方法、多目标优化方法、智能优化方法、最优化问题的计算机求解、工程最优化实例应用。
本书从手绘认知、形态构建、光影绘制、表达技巧等4个方面系统讲解了工业产品设计手绘知识,涵盖工业产品设计手绘基础知识、手绘线条系统训练、实用透视原理、形态的构建方法、马克笔上色技巧、材质表达与细节表达技巧、创意表达技巧、产品效果图绘制综合案例,以及产品手绘展示图表达与解析等内容。旨在带领读者学习工业产品设计手绘的完整思路及流程,使读者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手法表达产品的形态、结构、光影、材质和细节等。 本书适合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及相关的从业者阅读,也可作为工业产品设计手绘考研培训机构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