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而英国之所以能够率先实现话,与工业革命之前英国政府的工商业政策密不可分。当时英国政府凭借融贸易保护、工业扶植、国家强权管制为一体的重商主义,依靠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持续扶持和监管,为后来的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就了19世纪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对全面深刻理解英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旨在通过回顾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在工业革命前的都铎时期对工商业经济实行政府管制的史实,揭示英国实现近代之“大国崛起”的深层原因。
位于中国东方和南方的朝鲜与越南同属古代中国最亲近的邻国,自古迄今,政治、经济与文化均与中国密切不可分,尤其是明代中国作为古代东亚“宗藩体系”的核心,有从朝鲜、安南、琉球征索、纳贡来的宦官阉人。这些出生于朝鲜和安南却“异化”为“贡品”被进贡到明朝而其又纵横捭阖于出身地(朝鲜、安南)与工作地(明代朝廷)之间的“国际化太监”,为理解前近代的“东亚”提供了一个“新窗口”。藉此,我们可“小中见大”理解前近代东亚世界的秩序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运作的,而“去势”的宦官却成为东亚世界“势力”以及“势差”的一个表征
代议制度滥觞于中古英国,它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孕育于中古代议思想之中。而代议思想的出现亦非一日之功,而是古典时期的文化与制度遗产传承、发展、演变、融合的结果。伴随着中古代议思想家们的理论探讨,这一思想最终形成并被运用于中古英国的政治实践,由此产生了代议制。本文对中古英国代议思想的萌生、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结合代议思想家们的“代议观念”对中古英国代议制度的早期实践进行探讨,不仅深化学界对代议制度的既有认识,更能从认识论的角度重新理解代议思想与其实践的关系问题。 创新点: 1. 学术创新
公元前66年至公元628年间,以地中海盆地为核心的罗马—拜占庭帝国与以伊朗高原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核心的帕提亚—萨珊帝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周期性相互攻伐,即所谓的“罗马波斯战争”。本书主要内容为公元1-7世纪罗马—拜占庭帝国与帕提亚—萨珊帝国的战争史,主要利用希腊罗马史料、犹太史料、亚美尼亚史料和阿拉伯—波斯史料为文献基础,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梳理公元前66年至公元628年间罗马—拜占庭帝国与帕提亚—萨珊帝国之间的历次主要战争起因、过程及影响,并从国际体系理论和文明交往的角度阐释罗马波斯战争的动力机制
本书以灌溉农业、畜牧业和小麦种植业为重点梳理1788-1901年殖民地时期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与环境演变的整体进程,发掘澳大利亚农业系统建立过程中长时段与大尺度的环境变化、环境认知、殖民科学、种族关系等多重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解析殖民农业的发展叙事与殖民帝国的扩张神话。一方面要把农业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将农业的发展置于欧洲拓殖者在全新的生态条件下开展农牧事业,借此把澳大利亚建设成全新的白人公民社会的历史背景中来讨论。另一方面,澳大利亚的农业环境史又受制于英帝国的世界殖民和全球移民,因此本书还需要在这
本书列属2022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地区研究丛书”,是一部研究20世纪初大叙利亚地区大众政治和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的学术著作,采用了不同于以往历史学家的独特视角,详细描述了非精英人士在民族主义政治中的作用。本书以1918—1920年费萨尔统治叙利亚时期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为背景,详细记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出现在大叙利亚地区的城市和村庄里的“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会是一种新形式的政治组织,赋予了新的民族主义领导阶层权力,以往被排除在民族主义政治外的人开始在叙利亚的政治和公共活动中发挥中心
“失落文明”系列由我社出版后,读者反响极好,已形成一定品牌效应,许多读者持续期待本系列未来出版计划。 此系列已出版有: 1.《古希腊人:在希腊大陆之外》 2.《六千零一夜:关于古埃及的知识考古》 3.《从历史到传说:被“定义”的哥特》 4.《携带黄金鱼子酱的居鲁士:波斯帝国及其遗产》 5.《蛮族世界的拼图:欧洲史前居民百科全书》 6.《众神降临之前:在沉默中重现的印度河文明》 7.《鸵鸟蛋、黑陶与铜肝:神秘的伊特鲁里亚人》 即将出版有: 8.《楔形传说:被“建构”的苏美尔》 9.《古阿兹特克文明
本书共7章,旨在探究古希腊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每一章都有帮助熟悉概念的术语,并提供与本章主题有关的人物传记。为每章的主题挑选文化人物是一项有趣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一些人物如荷马和亚历山大大帝是不能遗漏的,本书挑选了一些对古希腊社会造成不同影响的人,他们的经历常常反映了有较高地位的古希腊人的观点。本书没有挑选在其他书中出现的伯里克利,而是选择了他的情妇阿斯帕西娅,她甚至不是雅典人。萨福为男性主导的希腊文学做出了“女性的贡献”。宙斯的传记讲述的是其“离经叛道”的故事,他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
量化民族志是在整合了数据挖掘、话语分析、心理学、统计学和民族志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互联网时代如何处理、分析海量数据来做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 本书强调了大数据时代,原始数据蕴含的意义是开展所有研究与分析的基石。面对海量数据,必须通过合理的数据整理来赋予数据意义,而挖掘意义,正是民族志方法所具有的优势。本书首先介绍了民族志方法的基本要点,然后介绍了统计分析的基本要点,之后根据互联网大数据的特点,指出应当如何将民族志与统计分析结合,来有
本书稿 “写给青少年的世界文明史”是一个写给青少年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普及读物。该系列按时间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史前到1500年的古代史,1500年到1900年的近代史,以及1900至今的现代史。第一部分的主题是15世纪以前的历史。这是农业文明方兴未艾和区域性历史百花齐放的时代。大约一万年前,第一位农民播撒第一颗种子,第一位牧民骑上第一匹骏马,人类社会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不同人群分别走向不同道路。四大文明古国是东方文明的先驱;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源头;5-15世纪,西方进入中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