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社会发展报告》是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主办的中国海洋社会发展的年度发展报告,由上海海洋大学的崔凤教授担任主编。2022年卷将分为年度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篇三个专栏,分别就我国海洋民俗文化、海洋教育、海洋公益服务、海洋环境、海洋管理、海洋法制等领域在2021年度的发展进行考察,并围绕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海洋灾害的社会应对、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远洋渔业、海洋督察、海洋执法与海洋权益维护等专题进行深入探讨,就我国海洋社会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总体趋势及
本书在海洋生态经济理论、方法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研究海洋经济发展导致的海岸带生态环境响应和空间关系的变化特征。以海岸带人类社会经济与功能空间结构和格局的演变为研究目标,在对典型海岸带区域开发时空演变及景观格局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围填海开发控制预警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海域集约评价研究、海岸带“三生空间”识别与时空变化等方面进行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的探索。
伴随国家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到来,积极建立目标导向海域管理机制、提高海域开发利用质量,已成为国家海洋战略的重中之重。本书基于“价值观”“效率观”及“发展观”三个维度全面阐述海域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的表象、内涵和理论逻辑,梳理海域资源的产业贡献、开发规模和强度变迁,揭示海域存量与环境质量收敛趋势,剖析现行管理机制漏洞,最终提出制度体系更完整、运行模式更优化、国际参与能力更强的海域管理新机制架构,以适应海洋领域高质量发展时代要求。
本书介绍了潜水器耐压结构在大深度载荷下和中厚壳范围内及采用不同高强度材料(包括钢材和钛、铝合金)的强度计算方法。全书内容共10章,主要介绍球壳、圆柱壳、圆锥壳、锥柱结合壳及开孔加强的静强度、稳定性(屈曲)和外压极限强度计算的理论方法及相应的校验;重点阐述载荷安全系数的确定和可靠性分析、潜水器内压容器的设计计算、高强度材料的应用、壳体加工初始缺陷分析和要求。
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特殊、资源丰富,全球变暖使极地航道有望成为重要的国际运输干线,极地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研发工作需要更深入的基础研究。本书以势流理论为基础,基于流域分解法,利用边界元法,以单冰间航道、多冰间航道、非冻结港口、冰层覆盖冻结港口四种典型极地冰区限制水域为例,进行了极地冰区限制水域海洋结构物水动力、波动模拟匹配计算方法的深入研究与介绍,旨在为极地冰区水动力学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使读者对典型极地冰况下浮体极地航道港口的水动力载荷求解方案有所掌握,为极地作业海洋结构物的设计制造提供坚实技
本书介绍了海洋声层析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首先,对海洋声层析技术涉及的主要方面:海洋声学、正问题及反问题作了概述;然后介绍了海洋环境中声波传播问题的求解,即正问题,包括不依赖于传播距离和依赖于传播距离两种情形,并考虑了海流对声波传播的影响;接着对海洋环境中声波传播的观测及观测中的主要环节作了介绍;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海洋声层析技术的核心部分“反演”,即求解反问题,具体分为面向数据和面向模式两种情形;最后,介绍了声层析技术在海盆尺度的海洋环境(即大尺度海洋环境)探测中的应
在书中,作者朱莉娅·罗斯曼以解剖学作为切入点,我们跟随作者敏锐的目光,沿着海岸线,穿过开阔的海洋……在波浪之下,结合艺术和科学,开始了一场世界海洋的美丽视觉之旅。这里有海洋如何形成的秘密,孩子们从未见过的海洋神秘生物,海洋生物奇葩的习性,以及航海船只和灯塔的调查等,满足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