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渤海近海生物资源与环境效应评价及生态修复”(2018YFC1406400)的成果之一。系统总结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涵、计算方法及与复杂性的关系,提出了近海食物网的构建方法与稳定性评估技术,并基于全球上百个近海生态系统食物网,研究了食物网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最后以渤海典型生态系统为例,开展了牡蛎礁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及海湾生态系统的特征及稳定性评估的实证研究。
本书系统全面地阐述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归纳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解析活性污泥、饮用水管道、好氧反硝化脱氮微生物和景观水体微生物生态特征,并结合案例分析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理论在高效菌群/菌株分离中的应用;介绍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中针对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多种高级统计分析方法和可视化技术。
生态修复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途径,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保障。作者于2020年秋季学期在清华大学首次开设了“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研究生课程,在3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和主要内容编写了本教材。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概论、绿色空间、蓝色空间、棕色空间、城镇空间生态修复以及机制与政策保障等,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将理论方法、技术与案例融为一体,特别是加强了典型案例的应用和剖析,体现了教学、科研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本专著从局地到全球视角,进行小型水体的水环境评估。研究内容始于中国南方广泛分布的农业水塘。专著提出保育这种有着千年以上历史,但是容易被忽略的小型湿地生态系统,存在多种技术和政策的挑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接着,专著以长江下游茅山地区的局地低山丘陵小流域为例,先后采用针对性适配的HSPF水环境模型,从源码层级改进的SWAT水环境模型,定量评估农业区域中多水塘-沟渠系统的氮素运移、水资源调蓄、洪水拦截效应;并进一步通过Matlab编程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定量评估了多水塘-沟渠系统不同区域
人水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协调人与水的关系问题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命题,也是推动可持续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本书紧紧抓住人水关系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这一研究主线,深入分析人水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生态智慧,初步揭示人水关系的演化机理与相互作用规律;开展小流域土地利用与城市河流水质关系的实证研究,分析土地利用与水环境的交互作用机制;基于土地使用与水环境的内在关联性,提出面向水环境目标的生态规划方法和控制策略;通过构建滨水空间设计要素体系,提出滨水空间的适应性模式,形成滨水空间设计方法体系。
本书在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既有理论和现实实践中, 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进一步阐述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理论基础, 分析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内在逻辑, 探究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约束机理, 探求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优化路径, 以期丰富目前关于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讨论, 推动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有序、持续和稳定发展, 促进地方政府间跨域合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书为作者博士论文。本书通过梳理北京城市水体空间的演变过程得出如下结论:①自然力对北京城市水体空间的影响程度远大于人力。②当代北京城市面临的诸多“水问题”是历史问题累积的结果。③城市性质、等级决定了北京城市水体空间的类型构成及总体容量水平。④同一时期北京各类水体空间之间具有显著的关联性。⑤各类水体空间之间存在显著的等级差异。⑥北京城市水体空间与陆地空间彼此影响。⑦提出古代北京城市内涝成因及其对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⑧总结了古代北京城市水体空间景观营造经验。
本书以纵横两条线多视角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取得的伟大成就。纵向线,主要以历史视角溯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及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实践探索,以现实视角概述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理论体系、创新价值和实践路径,以未来视角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的“双碳目标”和对全球环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横向线,主要围绕生态文明五大体系,即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展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华大地上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重大成果
《中国ESG投资发展报告 (2023)》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诚信集团旗下北京亿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起联合国内金融、产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相关实业者共同编撰而成本报告提供了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下ESG投资理念及相应政策体系的合理逻辑,主张超越单一的金融领域视角,紧密对接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探索要求,走
近年来,我国水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当前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要求仍有不小差距。我国的水环境保护比较注重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其中对美国水环境保护政策与管理的研究借鉴更多一些,是因为美国水环境保护政策与管理较好地实现了水环境治理目标。 美国水环境保护政策与管理起步较早,以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科学的标准体系为基石,在立法、制度设计、管理机构设置、公众参与、资金筹措、监督执法等方面比较成熟,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可以形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