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在经济和技术上如何赶超西方国家及其作用,探讨了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如何与国家科技政策交织在一起,以及中国社会如何运用这一舶来制度。作者指出虽然外部压力的确发挥了作用,但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演变的主要原因是其内部发展需要,中国已经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立法体系,但执法方式独具中国特色。注册和审查管理制度也是以国内产业为重点,以国际惯例为基础运作。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中国与当前国际贸易互通的重要纽带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功能。尽管存在许多重大的结构性、社会性和
物权行为理论最早由德国民法学家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末,新中国的民法学者开始在国内法学刊物上介绍物权行为理论。但是,由于对中国近代中国民法学物权行为缺乏了解,学者间对物权行为理论在中国的引入和发展历史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近代中国民法学早已引入物权行为理论,并指导着立法和司法活动。本书介绍了清末时期,随着西方法学的输入,物权契约逐步进入中国法学人的视野。得益于日本民法学家的著作和演讲,近代的法学前辈们引入了物权行为理论,并对物权行为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对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
本书在对我国2019年以来已决案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回顾总结了我国涉网食品药品与知识产权犯罪现状、特点、模式、规律及打击治理的政策法律和体制机制的演变,着重从行政监管、刑事治理、社会共治等维度,阐释我国近年来对网络食品药品与知识产权犯罪治理中的工作重点及理念的更新和路径调整。同时,对网络时代食品药品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初步探析与展望。
本教材适用于高职与技工院校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学生,同时也可为社会从业人员参考用书。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2019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本书引入了最新的法律规范,共分为8章,详细阐述了电子商务中的法律问题,特别对法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有针对性地列举了大量电子商务案例,结合观点论述。
刑事诉讼出罪功能研究应基于阶段性视角,分析刑事诉讼侦查、检察、审判各阶段出罪形式的类型化。侦查阶段撤销案件、检察阶段不起诉、审判阶段无罪判决出罪机制和制度形式,是刑事诉讼实现各阶段类型化出罪的基本要求和完善路径。在肯定刑事诉讼阶段性出罪功能的同时,亦要重视《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在出罪中的的交互作用。
本书阐述的是一种内在于法条,依附于法条的法理,法条所承载的规范在本书中占据着中心的地位,从法条出发,并最终以法条为归宿,对刑法理论进行规范的审视。这个意义上的刑法学,就是本书所谓规范刑法学。根据刑法典的修订,作者对本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
本书是作者二十年来对于宪法与部门法关系研究的主要成果的合集。这是一项由中国的具体法治实践所引导的系列研究,是在宪法学研究议题化、部门法议题宪法化的背景下,宪法学者对部门法中的宪法问题的主动回应。本书中既有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近亲属证人免于强制出庭、机动车限行、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等具体争议的宪法学分析,也有对基本权利在私法上的效力、私有财产权的社会义务、人格权与个人信息权的宪法根据、罪刑法定的宪法基础、法益的宪法关联性、部门法中的比例原则应用等理论问题的研究。同时,本书还在部
本书由总报告、地方报告、专题报告、调研报告和年度事件报告五个版块组成。总报告着重围绕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基层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和公民权利保障等五个方面总结回顾2022年度我国法治社会建设总体面貌;地方报告以辽宁省为特定对象,通过3篇报告介绍分析辽宁省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状况、大连市法律服务业发展面貌和基层样本社区的治理样态;专题报告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主题,选取4篇研究报告专门展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和多元化解决社会矛盾纠纷实践中的精神引领、创新驱动和方法运
本书系统研究了财政法领域至为重要的财政事权划分问题。本书除导论和结论外,共计有八章,包括第一章我国财政事权划分的历史演进,第二章政府间财政事权划分的优化路径,第三章公共卫生事权府际划分:现状、问题与优化思路,第四章高等教育事权府际划分的法治化路径,第五章国际体育赛事承办的事权划分与府际协调,第六章应急管理事权府际划分的现状及其改进,第七章“双碳”目标下环境治理事权的府际划分,以及第八章民族地方财政自治权的理论渊源与运行实况等内容。
全书共分五个模块, 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工作制度性安排的守护神--走进会计法规时空、经济交易行天下的“媒介”--支付结算工具面面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反哺社会的一种直接贡献、公共财政常态化运行的基础--解读财政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的培育与传承--会计人一生的追求。每个模块均包含“案例导入”“请注意”“动脑筋”“职业能力判断与选择”等栏目, 丰富了教材的内容, 增强了可读性; 同时, 书中运用二维码技术添加了微课, 实现了“纸媒”与“数字媒体”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