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主编,主要刊登 外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涵盖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社会科学、人类学、哲学等,并为 学者的重点研究课题开设专栏,旨在提高中国社会科学学界的研究和教学水平,为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积累和传播提供一个重要途径。
丁邦海又一部专著《刻瓷艺术创作与技法研究》一书,于2022年1月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他继2013年专著《中国刻瓷艺术》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展现了他近年来经过不断深入探索,在刻瓷艺术创作上所取得的又一研究成果。《刻瓷艺术创作与技法研究》是作者根据多年的创作实践及理论研究成果,历时两年时间编写而成的。这部专著填补了刻瓷艺术创作和研究的部分空白,本书约62000字,配图500余幅。全书共分五章
本书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对父母和童年的回忆,第二部分是公开发表过的短篇小说,第三部分是十二篇篇幅较小的文章,第四部分是十六篇学术论文,第五部分是作者的毛笔字、钢笔字、地书和板书习作。
本书为“刘诗白选集”丛书的第七卷《转轨期经济运行研究》。收录论文24篇、节选著作2部,主要经济研究转型期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在本书中,刘诗白先生对转型期的通货膨胀、市场疲软、紧缩调整时期的财政机制、就业形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之策,他认为启动有效需求、启动社会投资等策略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对过剩经济、过剩运行等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书是刘诗白先生针对转轨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进行的重要分析,其提出的多个设想与建议对于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鼓浪屿研究》是鼓浪屿国际研究中心于2015年创办的学术集刊,专注于鼓浪屿地方区域文化研究,其中探讨鼓浪屿历史上与英国、德国、日本关系的论文获得国际相关学术领域关注;鼓浪屿华侨研究、女子研究及体育历史文化遗产挖掘皆为突破性的研究。本书是第14辑,内容涉及鼓浪屿红色遗迹、全球视野下鼓浪屿百年史审视、中西建筑文化在鼓浪屿的碰撞交融、英文资料中的鼓浪屿国际社区构建、英华书院创办及转变、民众阅报到公共图书馆、厦门石敢当等,还对陈嘉庚、卢嘉锡等人的事迹做了深入的分析。
本书收录2017年做客“华大讲堂”的吴东汉、张蕴岭、金碚、庞元正、严书翰、高培勇的演讲文稿,内容涵盖知识产权、“一带一路”倡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治国理念与执政方略、党的十九大精神、财税体制改革等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内容翔实,视野宽阔,分析精辟,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耐人寻味,启人心智。本书还收录演讲现场的互动问答,通过专家与听众零距离的智慧交流和思想碰撞,更能激发思考、深化理解。本书内容系根据专家演讲录音整理而成,口语化
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靠前上的话语权。植根中国,面向世界,开放包容,融通中外,努力构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学术的靠前话语权,这是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使命。近三年来,围绕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的研究成果不断推出,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有鉴于此,我们编辑出版《走向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主要搜集和梳理2017-2019年度话语体系研究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