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船用高速大功率直喷柴油机性能优化的要求与特点,以实现柴油机高效、低污染、低噪声的燃烧为目标,结合共轨电喷技术的发展需要,立足国内高压共轨电控喷油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新的电控增压泵原理及装置,组成柴油机增压式高压共轨系统,并对其开展了理论与试验研究。
在第三次能源革命的背景下,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现有能源系统正在经历向非化石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系统的转型。本书围绕能源系统低碳化演化过程中的能源安全挑战,建立了能源安全评价的理论框架,对全球重点同家的能源安全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对我同能源安全的现状和预测预警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提出了增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力的建议。
本书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面向“十四五”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对我国能源安全的若干关键问题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能源安全观的历史演进、全球能源发展格局新趋势、世界能源供需中长期趋势、我国能源发展状况与需求预测、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我国能源国际合作进展评估、极端情景下**油气进口需求测算及应对、我国有可能新开辟的外部能源基地和通道、制约替代能源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研究、保障能源安全的若干重大举措。
本书涵盖能量转换材料,储能材料,新型节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发展的新概念、新应用、新机遇等四个专题。全书针对各专题特点,介绍其研究对象与内容,分析评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针对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战略建议与措施。
本书结合储能领域的发展概况,系统地介绍了储能技术的分类,化学电源基础,储能材料的制备及检测技术,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及超级电容器等方面的知识。全书共9章,主要包括新能源概述、化学电源、储能材料制备技术与检测技术、锂离子电池及其生产工艺、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以及储能技术的应用案例。
随着叶轮机械转速和介质压力的提高、转子柔性的增加和密封间隙的减小,密封流体激振已成为许多转子强烈振动的根源,高性能减振密封技术是现代高效、大功率叶轮机械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书基于这一现状与趋势,结合作者及其研究生和有关科研人员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叶轮机械转子密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密封流体激振的机理,建立了流体激振的非线性理论模型,研究转子密封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对密封流体激振的各类减振技术进行总结,重点讲述了蜂窝密封等技术抑制振动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书中介绍了相关的数值模拟和实验,并理论联系
土壤-鄄空气换热器(EAHE)是将浅层岩土蓄积的冷/热量搬运至建筑空间并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被动调控的重要技术。本书关注动态室外热环境下EAHE与建筑本体蓄热的耦合作用,力图对这一跨时间尺度的非线性问题进行定量描述,以期实现EAHE的集约利用及与建筑本体的高效融合。本书不仅注重利用作者发展的新方法对蓄热通风作用下的室内热环境动态特性以及EAHE与建筑本体蓄热的耦合效应进行定量描述,还力图进行物理上的阐释;同时,结合案例展现了这些理论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本书由德文原书第2版翻译而来。本书对内燃机的测量与试验台架,从建筑规划、台架规划、试验台架系统和设备、试验规划、测量方法和数据测量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引言,内燃机原理,发动机试验台架的构建,整车和零部件试验台,试验台架机械学,测功机,测量技术,控制、调节和自动化,建筑技术装备,安全和环境。本书适合内燃机生产厂家及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研究人员阅读使用,也适合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基于新的实际行驶排放测试(RDE)法规要求写作,主要内容包括RDE背景和动机、RDE立法基础知识、RDE试验程序、数据处理与评估、RDE测量技术、基于RDE的乘用车方案设计、应用过程中的方法、基于RDE的商用车方案设计、排放扩散、颗粒物和NO2对健康的真正危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本书适合内燃机排放相关立法及制定标准的研究人员、内燃机工程技术人员、废气后处理研究及测试人员阅读使用,也适合大专院校热能工程、车辆工程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为“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系列教材。本书主要介绍能源化学基础知识并结合实例介绍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相关应用,着重介绍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原理,能源利用过程直接相关的一些化学知识和技术,化学与其他学科形成的交叉学科知识。针对当前能源研究领域的热点在相关章节安排有应用案例,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本书作者王树荣,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生物质高效转化为氢能和高品位液体动力燃料,以及合成气合成醇醚类液体燃料的研究工作,并开展生物质基液体燃料替代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