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十位20世纪后半叶的数学家, 他们每个人都在数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美国成为数学研究中心的时代里, 他们是更加多元化的国际数学大家庭的成员, 构成了这个大家庭的横截面。在这个时期内, 很多长期以来开放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纯数学和应用数学得到了大发展, 新数学思想的引入使得主要技术进步成为可能。
"本书是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编的《高等数学》第八版,从整体上说与第七版没有大的改变,内容深广度符合2014年版“工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合高等院校工科类各专业学生使用。本次修订遵循“坚持改革,不断锤炼,努力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为人才培养和立德树人作贡献”的要求,对第七版进行了一次细心的修订:少数地方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改,个别章节补充了例题;对习题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更换了少量习题;附录增加了初等数学几个内容简介;增加了释疑解难、例题精讲等数字教学资源,使用时
本书是基础数学领域的畅销书籍之一,全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图表,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系统地介绍了数学各领域的重要基础知识,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常见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全书共14章,主要内容包括问题求解、集合论、逻辑、图论、数系、数论和实数系、代数模型、消费者数学、几何、分配、投票、计数、概率以及描述性统计等。全书强调直觉思维和可视化,以帮助读者理解相关知识并强化记忆为目标,以基本概念、例题和练习题为主线,适当引入了历史回顾、运用技术和生活中的数学等知识点,适时采用了要点、解题策略、建议、自我
本书为理论物理学家大栗博司先生写给自己女儿的数学启蒙读物, 全书以用“数学语言”解读自然为线索, 用生动故事和比喻重新讲解了数学的核心原理与体系, 并且讲解了把数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思维方式, 是数学入门, 重新理解数学的科普佳作。书中以日常生活的真实事件为话题, 按从形象、具象到抽象的顺序讲述了生活话题背后的数学原理, 为读者提供了从数学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
本书是与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编写的《高等数学》(第八版)相配套的学习辅导书,由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教师编写。本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按《高等数学》(第八版)下册的章节顺序编排,给出习题全解,部分题目在解答之后对该类题的解法作了小结、归纳,有的提供了多种解法;第二部分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试题选解,所选择的试题以工学类为主,少量涉及经济学类试题;第三部分是同济大学高等数学试卷选编以及考题的参考解答。 本书对教材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为学习高等数学的工科和其他非数学类专业学生
本书系统介绍了数学建模的理论知识和求解方法,结合典型实例全面阐述了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内容涵盖了数学建模课程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模型,包括插值与拟合、线性规划、整数规划与非线性规划、常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模型、概率统计模型、图论与网络优化、综合评价与决策模型等。
逻辑定理的机器证明是人工智能领域人们最早从事研究的课题。本书从逻辑定理的人工证明和机器证明两方面来展现逻辑定理证明的艺术,而机器证明又从定理的自动证明和计算机辅助证明两个方面来展现。本书首先用作者构造的命题演算系统FPC和狭谓词演算系统FQC完成常用逻辑定理的人工证明(一种自然推理证明)。其次,用逻辑定理的机器证明工具TPG(Tree Proof Generator)实现逻辑定理的自动证明(一种树证明)。最后,用交互式定理机器证明工具Fitch实现了逻辑定理的计算机证明(一种自然推理证明)。
《在教学中寻找数学的美》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数学教育教学,探索寻找与教学紧密联系的数学的内在之美、人文之美、应用之美、思维之美、空间之美、字符之美、哲学之美、政论之美、改革之美、教学设计之美、研究过程之美、教学实践之美、学生热爱数学之美…… 读者阅读《在教学中寻找数学的美》,可以与作者一起探究数学与教学相结合之美的独特性在哪里,感受数学之美的内涵与外延。 相信读者阅读《在教学中寻找数学的美》,能感受到数学别样的美,体会到进行数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的宝贵精神与美丽心情,一定会有
本书内容包括金融统计分析案例、经济统计分析案例、机器学习方法案例、生物医学统计分析案例和变量选择与预测模型案例。通过学习书中的案例,读者能够在掌握一定的统计学理论、统计方法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正确地综合应用统计专业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书中的案例配有数据(或模拟数据)和实现代码,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注册后可以免费下载。本书适合作为应用统计、统计学、财经、管理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教材,也适合广大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线性二阶锥互补问题的矩阵分裂法和随机线性二阶锥互补问题的求解方法。对于线性二阶锥互补问题,提出了一种正则化并行矩阵分裂法,正则化参数是单调递减趋于零的,在合适的条件下,新算法具有收敛性,而且算法可以并行实现,特别是子问题能够精确求解。 对于随机线性二阶锥互补问题,利用不同的二阶锥互补函数和期望残差极小化模型,把随机线性二阶锥互补问题转化成无约束最优化问题,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问题进行了近似,讨论了期望残差极小化问题和近似问题解的存在性以及收敛性,并利用该理论对具有辐射状网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