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和阐述;从现有理论文章入手,采用文献梳理的视角,对课程思政理念的形成、课程思政的理论依据进行适度归纳,力图厘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学科德育以及显性与隐性的关系,阐释课程思政的当代价值意蕴,并对课程思政的特点难点以及新时代课程思政发展和建设的重大意义进行分析,最终提出课程思政与经管相关专业课结合的实施路径,选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进行实证教学探讨,尝试提出课程思政的综合实施与深化推进方案。
顾晓英,上海大学教授。作为全国高校思政课领航校,思政课如何发挥思政课在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上海大学探索出了全新模式:教师告别单兵作战,“项链模式”力促跨学科联袂授课;量身定做课程,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结合为青年打好中国底色,逐梦新时代。本书收集了2022年全国主流媒体有关上海大学“课程思政”的报道文章,是新时代上海高等教育界改革创新的一份难得的史料。对各高校如何上好思政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本书内容: 大学是知识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 知识属性决定了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对知识领域的自由、自主探索和不断创新, 社会属性决定了大学要用知识及其所体现的人类德性来培养健全的人格, 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大学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大学不仅传播知识、探索未知领域, 而且通过知识教育培育学生德性。大学教育也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 而是一个以知识为媒介的精神互动过程。知识教育的过程, 不仅是完成知识传递的过程, 而且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课程思政建设是大学实现知识教育、价值塑造、德性培育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阵地,后者以高校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为主,组织凝聚各类教育者,主要利用课堂外时间开展日常性、生活化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在实践中,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设计、组织形式、教育管理方面各有侧重,价值实现的模式和质量呈现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学生,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育人的效果。质量评价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是协调反馈的重要机制,
本书从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基因的内涵解读着手,厘定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精神教育的内涵,并阐述了相关理论基础;梳理了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着重强调了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精神教育的重大意义等。
“双一流”是国家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高等教育重大战略举措,“双一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坚持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因此“双一流”建设的关注点是高水平的优势学科,无可避免会相对忽略数量众多的普通学科及其学生的发展。尽管“双一流”建设并不必然导致对普通学科的忽略,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在执行过程中的理念偏差和实施举措等问题,这也是本书所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书以北京市为例,以“双一流”高校中普通学科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学校支持感、认同感及其组织公民行为
本书基于新时代高校教师发展的现状和教师的需求,从高校教师发展问题的提出与现状分析出发,系统描述了高校教师发展的研究方法与原则、主要取向以及影响高校教师发展的因素和发展途径。重点阐述了高校教师发展的理论基础、发展基本理念以及发展的内容、规划。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了新时代高校教师发展与教育研究、发展与校本培训、反思性教学、自主发展以及发展共同体构建。
为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挑战与胜任力,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板块展开了相关探讨。 首先,重点梳理新世纪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政策变迁过程,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使命。该书认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为了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和政府制定出台了大量相关政策文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政策的变迁发展是一个新政策不断产生、发展和替代旧政策,逐步走向完善、成熟和基本定型的过程。其发展演进的总特征是:从强调对人“思想改造”
本书从分析大学法人制度入手,通过探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解构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比较中外大学校长权力配置的异同,汲取世界经验;通过分析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校长与相关利益主体存在的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党内法规关系等,提出了分权、民主监督、权利救济等制约与保障校长法律地位的策略与措施。
本书共设置七章:第一章作为本书的基础和前提,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与理论、研究的技术路线。第二章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内容涵盖行政管理的内涵与组织、高校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高校行政管理的设计原则、高校行政管理的结构模式;第三章论述高校行政管理和执行力研究,内容涉及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决策架构、影响因素、提升路径及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评价。第四、五章以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创新为依据,探讨高校行政管理决策面的改革创新、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层面的改革创新。第六章阐述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