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016.08,黎瑾、纪韩自驾一辆中国牌照小车,环游亚欧25国。本书讲述的是作者自驾游历亚欧25国的经历,讲述从西伯利亚、斯堪的纳维亚、英伦三岛到地中海沿岸、中东、高加索、中亚,寻找与遇见的关于人、物、典礼、饮食的故事。作者以观察者与体验者的身份,试图揭开某个宗教、民族、手工艺等等的一角面纱,有些成功、有些失败,其中有的是真实的失望与感动。在文字之外,辅以摄影,力图讲好亚欧旅行中的“寻找和遇见”。
《徐志摩经典散文/大家经典》收文38篇。 徐志摩作品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其散文也自成一格,散文《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作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其散文也充满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作品细致优美,很有诗歌韵味,是浓得化不开的浪漫,充斥在徐志摩作品当中的还有其中西方交融下的思想意识。作品也涉及一些人物小品,读来真实生动,作品中提到一些关于家庭观念和
《呼兰河传/大家经典》中有几个具有典型的人物,如“老祖父”“有二伯”“冯歪嘴子”等。“有二伯”和鲁迅笔下的“阿Q”有异曲同工之妙,阅读时可以比较他们的异同。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来描写呼兰河的风土人情、生活琐事以及自己的童年往事,我们要学习这种不同角度的写作方法。 在萧红的笔下“呼兰河城”并不繁华,但在单调中却蕴含着生机,也有着一丝丝的悲凉。在那儿有东二街的“大泥坑”,有性情古怪的有二伯,有勤恳老实的冯歪嘴子,有“我”跟着祖父学唐诗、学下地的快乐而寂寞的童年,有因呼兰河人太相信迷信而造成
《重读一封前世的信》收录了张晓风关于历史哲思、生活小品、风物人情等多个方面的散文。此书分为四辑,分别都跟“时间”有关。第一辑是“替古人担忧”收录了有古意的文章,展现历史风貌与诗情画意。第二辑是“有个叫‘时间’的家伙走过”收录了种种风物,体现了时间变化中风物的多情以及哲思。第三辑是“会过日子的女人”收录了各种各样关于女子与日子的文章。第四辑是“不知道他回去了没有”收录了种种关于“回去”的文章,包括老兵、逝去的人等等。充分体现了张晓风散文的暖心与多样性,不乏幽默言辞,也充满生活中平凡的感动。<
选题收录了余光中脍炙人口的散文名作近四十篇,如《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听听那冷雨》等名篇名作,呈现了作者半个多世纪的求索之路与乡愁。书中既有回忆故乡风物与人情的感人之作,也有游历欧美时期对西方文化及自然遗迹的记游之作,反映了余光中这位学贯中西的“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在散文上的多面性。既有关于欧美多年的思考和体悟,又有传承传统文化的怀乡与幽思,也有洒脱和幽默的性情的自然流露。呈现了他融诗人、作家、翻译家为一体的独特风貌。
笔者追随散文, 学步于散文, 企盼走进这芬芳醇香的散文园地, 领略散文的真谛, 感受散文的清丽, 并以此作为本散文集的代序。内容包括: 寄情山水名胜 ; 叩问灵魂 ; 激浊扬清 ; 品味人生 ; 人间万象等。
林清玄先生的散文真可谓是“情不情”,对万物皆怀有深深敬畏与爱意,并常怀悲悯。特别是林先生散文中的花朵意象,常常带着不同的意味,平实中充满感动,生活中禅意横生。故本书从“喜悦的香”这种充满生活趣味和禅意的书名入手,将林清玄散文以往带有香气或者灵魂香气的文章放在一起,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辑名为“生平一瓣香”,此小辑收入了关于少年往事、亲情的文章,是作者在回忆少年往事的时候,引用花等植物作为意象的文章。第二辑 名为“芳香百里馨”,收入了各种关于花朵的感悟文章,让读者感受生活如花,百味杂陈之美。第三
由天水开始——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诡秘与神奇,赵武灵王开拓的疆域,诗词中的贺兰山缺,以及分散在祁连南北、黄河谷地与河西走廊上的诸多人文遗迹,于时间和人类历史中灿烂光华或湮灭无声。那白雪与大漠映照的幽深如井的天空,落日孤烟状绘的边塞胜景……作者身体力行,对古老而又不断焕发活力的陆上丝绸之路进行了现代性的考察,并以文字方式,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又截然不同的丝绸之路风貌……尤其是那些隐蔽的历史与鲜为人知的传奇……在今天仍旧有着诸多的隐喻与昭示。
明代袁宏道说:“东坡之可爱者,多其小文小说,使尽去之,而独存其高文大册,岂复有坡公哉!”这本由学者、诗人陈迩冬先生和学者郭隽杰先生选注的小书,编录了东坡尺牍、题跋、手迹等小文,谈书画,山水,饮食,世事……清雅,闲适,率性,真挚。书读完了,如春雨停了,沙白水净,鸟鸣空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