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总结了作者在多轴数控加工几何学优化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9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建立了多轴数控加工几何学优化的基础理论,第3章介绍了面向加工的工艺曲面建模方法。第4-6章分别针对自由曲面、多曲面岛屿、通道等复杂加工特征,介绍了多轴数控加工中的刀具轨迹生成及刀轴控制优化方法,并以典型的平底刀、环形刀、鼓形刀为例介绍了多轴加工中的几何学优化方法;结合机床运动及结构特性,第7-8章给出了多轴数控加工后置处理及运动学优化方法。最后,第9章以航空发动机叶片、叶轮及整体叶盘
本书是校企合作开发的一本项目化教材。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加工工艺、编程及操作为核心,以典型零件为载体,通过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编程和数控加工过程组织学习内容;以《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级)》为评价依据,按照数控编程员由生手到熟手的学习规律,安排了数控加工的初步认识、典型车削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典型铣削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复杂零件的数控宏程序编程四个项目;设计了数控机床的认识、简单台阶轴的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凸台件的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等11 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设计有引导问题
本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围绕数控机床的装调与维修,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安排教学内容,以“做中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机械部分、电气部分以及数控系统的装调和维修知识与技能,特别适合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案。本书的主要内容有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基础、机械装调、电气装调、系统装调、机电联调与故障维修,并配有实训报告。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机电设备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数控加工、机电设备维修等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本书配有电子课件、二维码及相
本书从UG NX后处理构造器的应用讲起,详细诠释了TCL语言句法、MOM命令应用、PB_CMD命令编制技术,介绍了针对配用海德汉/西门子/FANUC数控系统的三轴和四轴加工中心、双转台/双摆头/摆头转台正交与非正交五轴机床坐标变换与3+2轴定向加工中心、RTCP/RPCP与5轴联动加工中心、三轴和四轴车铣复合加工机床等。
本书内容由阶梯轴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编程、圆弧面轴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编程、螺纹轴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编程、多槽椭圆轴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编程、凸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编程、法兰盘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编程六个项目组成,包括数控车削、铣削加工工艺设计、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仿真加工的相关知识。
本书内容新颖,具有前瞻性,阐述了电辅助成形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基本工艺、应用实例,剖析电辅助成形中的微观现象,探讨该技术的前沿问题。该书共分为10章,第一部分为第1~3章,从电辅助成形历史、电流加热方法和电辅助单向拉伸切入,阐述了电辅助成形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第二部分为第4~7章,阐述核心的工艺技术,包括电辅助超塑性成形、冲压、连接和热处理;第三部分是第8~10章,阐述非热效应,即电流带来的组织演变、损伤修复和极性效应等。
本书详细介绍了焊工必备知识与技能,全书包含了3 大基础通用性知识技能、6 种焊接方法(焊条电弧焊、氩弧焊、等离子弧焊、埋弧焊、气焊与气割、CO2 气体保护焊)、2 大应用技能(焊接识图、焊工实战技能)、4 种就业工场技能和2 大创业关联技能。本书内容全面且系统性强,基本涵盖了焊工从入门到精通必备知识和技能。在表现方式上,本书采用大量线条图和现场施工照片,以双色的形式,将图中重点内容区分表达,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图中的关键信息,阅读起来更方便、更直观。同时,书中还配有视频,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就能
本书共六个项目,内容包括连接片冲裁模具设计、垫片落料冲孔复合模具设计、直角支架弯曲模具设计、筒形插接件外壳拉深模具设计、汽车内部支架级进模具设计、汽车盖板零件拉延模具数字化设计。书中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落实“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融入新技术、新工艺。为方便教学,配套了视频、动画、电子课件、项目测试题及参考答案等丰富的数字资源。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用书,并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针对核电、化工、造船等重要领域的焊缝射线检测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需求,以焊缝射线底片数字化图像为研究对象,解决焊缝射线检测中的缺陷自动识别问题,基于人眼视觉的图像增强问题,射线图像的数字化存储、检索问题,以及现场监督和管理问题。此外,以提高焊缝射线检测的效率为目标,针对当前焊缝射线检测行业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和不足,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相应的解决方法。本书内容具体涵盖射线检测中焊接缺陷识别、射线图像增强、射线图像中文本字符识别、相似度评估等,适合无损检测、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缺
本书结合编者及团队多年在激光表面熔覆、热喷涂、化学镀等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该领域新的研究进展等编写而成。全书共5章,在阐述材料表面工程相关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激光表面处理技术(概念、理论基础、特征与应用分析)、化学镀技术(概念、理论、发展情况、特点、应用)、涂(膜)层测试技术(概念、种类、测试评价)等内容。另外,书后附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日本工业协会(JIS)、中国国家标准(GB)等有关材料表面处理和测试技术的标准目录,以便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