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受科技部(原国家科委)的委托,开始对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这项工作开展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多年以来积累了大量的宝贵数据,为科技部等各级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期刊编辑部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各类论文统计基础数据和期刊评估指标。《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的研制出版始于1997年,是一种专门用于期刊引用分析
杰·英格拉姆博士是加拿大家喻户晓、影响广泛的科普大咖,他主持加拿大探索频道黄金时段的科普节目《每日星球》长达16年,是该频道的开创元老。不仅擅长演讲,且长期坚持科普文章创作,出版近二十种畅销北美的科普读物。担任旨在促进创造性科学写作、传播和社交媒体发展的班夫中心主席。因其在科学普及方面的努力在加拿大获奖无数,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钻石禧奖章和加拿大总督功勋奖的获得者。
The Science of Why系列是杰·英格拉姆博士代表性的科
这是一本关于黏液的趣味漫画小百科!从蜗牛到唾液再到鼻涕,《黏液博物馆》里包含了动物、植物、人体等方面的知识。你知道海里有哪些黏黏的动物?家附近的花园里有哪些黏黏的动物?你知道蒲公英也有黏液吗? 欢迎来到黏液博物馆!进入到这个独一无二的博物馆里大胆探索吧。这里有黏黏的、博学的芦荟教授、蝾螈教授、水獭教授和蜗牛教授,它们将带领你探索海洋展厅、花园展厅、森林展厅等不同地方里的黏黏的东西!快翻开这本\"黏黏”的书吧。
《四库学》系连续性出版物,每年两辑,已经出版八辑。该书系第九辑,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四库记忆遗产研究、四库体系研究、四库目录研究、四库学理研究。具体内容涉及《四库全书》与藏书家、《四库全书》与中华文化传承、儒家文化与理论框架、《周易》中的公正意蕴、清代目录学家的著录补遗、四库馆臣求实精神、《四库全书》对于地域文化的意义、朝鲜士人眼中的《四库全书》及其衍生品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国学论衡》系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学术集刊,旨在为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的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学术研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的理解和诠释;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世界文化、文明之间的对话;以理性考量塑造未来中国文化和学术思考。本刊现为采取匿名评审制度的年刊,登载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札记、学界动态等文稿。
这本书的目的是讨论西方经典著作。从哲学、心理学、文学、历史、科学等方面分类介绍。
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结合作家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性格特征、人际关系、基本理念,以及作品主题、自传他传,将作家作品的理性、精神、情感相融合,并作出价值判断,给出阅读建议。趣味与实用并重。
涉及以百计的作家作品,信息量极大,行文简洁、诙谐、轻松而深刻。
本书讲述了从古代到现在的重要的科学事件和发明创造,包括了从古希腊几何学到量子物理和网络的所有科学内容。全书有500多页,并含有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知识图标,许多图片是首次介绍给读者。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和大量的直观的图片,使读者对于历史上的重要的科学知识和理论获得较全面的认识,使读者发现科学的魅力,能够极大地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社会大众和领导干部学习和了解科学知识以及发明、发现的知识不可缺少的工具。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编写一本为社会大众广泛认可的国学通俗读本绝非易事。 《国学通俗读本》尝试有针对性地从传统文化经典中选材,依照《大学》“修齐治平”的思路,分“修身编”“齐家编”“治国编”“平天下编”四部分。编写形式为故事导读、名言节选、主题解读三部分。 《国学通俗读本》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特色、有创意、接地气,凸显实用性、趣味性、可读性。
《世界知识年鉴》(20192020) 主要介绍 2018、2019 年的世界政治经济大事和各国(地区)基本情况,所收材料一般截至2019年年底,书中部分资料收至 2020年9月,光盘中部分资料收至2019年年底。二、本年鉴在保持原有篇幅和体例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力求增加反映当年变化的新材料,压缩历年不变的内容,便于使用者在仍能查到基本情况的条件下掌握更多动态资料。同时,力求增加对外交往中的实用材料。为了扩大信息量和更及时反映世界各国最新情况,本卷年鉴继续随书赠送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