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飞行员情境意识”这一国内外航空工效学领域研究热点,系统性地阐述了飞行员情境意识研究的基础理论与最新进展,专著研究内容包括:飞行员情境意识的基本内涵与关键影响因素,定性化与定量化认知建模方法,主观/绩效/生理实验测量方法,以及面向人机界面设计与人员沟通训练的典型工程应用案例。专著内容覆盖了个体情境意识、团队情境意识、系统情境意识三个层面,可为飞机人机界面工效学评价、飞机人机界面优化设计、飞行员选拔与训练等重要工程应用领域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方法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气象学基础理论、航空天气基本特征和影响、我国航空气象服务体系、航空气象服务方式方法、航空气象保障技术和航空气象资料等。全书共分十章:第一至七章主要介绍气象学基础理论、航空天气基本特征和影响以及航空气候概况,第八至十章主要介绍我国航空气象业务运行状况、航空气象服务保障技术、常规天气资料及航空气象资料。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使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航空气象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航空气象保障相关知识和技术。
《动力学系统稳定性与可达性分析及在结冰飞机中的应用》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动力学系统的稳定性和可达性分析,主要论述动力学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稳定域计算方法、可达性分析方法和可达集计算方法;二是动力学系统稳定性和可达性分析技术在结冰飞机中的应用,主要论述结冰飞机的建模方法、稳定域分析方法、飞行安全边界分析、安全预警与操纵指引。
本书介绍了1950年至2000年间美国海军航空兵安全方面的演进过程,重点讲解了海军航空兵的事故率是如何从50年代的平均每天两起重大事故,降低到每10万飞行小时低于一次事故的(事故率减低了99%)。本书主要面向从事海军航空业务的科研人员、飞行员、机务人员、场站保障人员与飞行管理人员等,对空军与民航界的相关人员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航空心理学领域的科研进展和实际应用。从飞行员、空中交通管制员、机务维护人员等航空从业关键人员入手,介绍了心理选拔与胜任力评估、心理健康监测与维护,及基于员工支持计划(EAP)的对应措施;论述了从业人员容易发生的疲劳、应激、空间定向及飞行错觉问题;基于大量行为科学及神经生理研究,阐明了作业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和情境意识维持机制;从人-机系统角度分析了人机工效的设计与评估方法,展望了未来新型人机交互方式。全书内容丰富,立足航空安全,紧扣心理特征,聚焦研究前沿,适应当前航空快速发展
国际民航组织在2020年底进行了ICAO Doc8168修订,2019年发布了第四版9613文件,中国民航也在近年来发布了机场运行标准制定、PBN相关规范实施等咨询通告,本次修订依据国际新标准、规范来编写。本教材共八章,包含三大部分内容:飞行程序发展及基本概念及设计参数,传统飞行程序设计,基于性能导航飞行程序设计。传统与PBN飞行程序设计包含飞行程序各个阶段的设计准则与方法,包括离场程序设计、进场程序设计、复飞程序设计、非经密进近程序设计、精密进近程序设计以及等待程序设计。
本书是飞行技术专业新工科系列教材。本书共包括6章,介绍了飞行模拟设备的用途和等级分类、常用模拟飞行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初教机仪表面板、常见的飞行程序、基本飞行操纵和注意力分配、正常操作程序等。
虽然过去三十年间航空业致命事故发生的次数已大大减少,在安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其风险调查模型依然是线性的,必须开发新的调查方法,如基于网络的模型。这本书所提供的信息网络研究方法是更好地理解、分析、设计和评价目前航空领域中人——系统集成复杂性的关键所在。
本书为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人为因素,分5章,内容包括: 绪论、人为因素基本理论及模型、人的行为表现和局限性、影响工作表现的因素和维修差错管理工具。 下篇介绍了航空法规,分7章,内容包括: 法规框架、初始适航管理、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管理规则、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民用航空器运行维修要求。 本书可作为CCAR147部维修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或参考教材,也适合于具有一定基础的航空维修专业人员自学。
《航空气象学》融合了航空气象学基础理论、我国航空气象服务体系及编者对航空气象未来发展的理解,参照我国现行有效航空气象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编写而成。采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既阐述了各种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和天气系统对航空活动的影响及其与航空活动的关系等基础理论,又涵盖了航空气象服务方式方法、航空气象保障技术和航空气象资料运用等实践技能。《航空气象学》共分九章:第一至第六章主要介绍航空气象学基础理论和气象条件对航空活动的影响,第七章至第九章主要介绍我国航空气象业务运行状况、航空气象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