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以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为背景,在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相关研究与云南烟区施肥实践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云南优质烤烟平衡施肥技术的集成应用。全书共十章,第一和二章主要介绍云南烟区的生态条件和烤烟质量特征;第三和四章论述云南植烟土壤的理化性状与烤烟平衡施肥的生理基础;第五至八章分别论述云南烤烟氮、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有机肥施用技术;第九和十章论述云南烤烟水肥综合管理和专用肥生产及农化服务。
本书是中草药种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与实践的学术专著,全面展示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分为总论和各论两篇。总论主要介绍中草药种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体系及标准操作流程和研究实例;各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药材为主要对象,提供了210种中草药种子的形态、采集与储藏、DNA提取与序列扩增、ITS2或psbA-trnH峰图与序列。本书既注重学术性亦体现实用性,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参考价值。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甘蔗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重要性;分别阐述了甘蔗对世界和中国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关注了甘蔗领域一些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回顾了甘蔗制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本书内容兼顾科普性和专业性,旨在为广大非专业读者介绍甘蔗的基本知识,无需相关的专业背景,就可以轻松了解甜蜜事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甘蔗和糖。书中每篇文章聚焦一个主题,便于读者选择性阅读,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甘蔗和糖的机会。
本书在广泛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及其同事多年来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稻种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水稻种子的结构与组分,种子的发育与成熟,贮藏物的合成,种子萌发,贮藏物的动员,种子休眠及其控制,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环境控制,种子储藏、劣变及其修复,以及杂交水稻种子。
本著作围绕秸秆还田量和还田方式对农田系统生产力和环境效益的影响,进一步探析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等栽培管理促进麦-玉周年种植系统碳氮高效的机理与调控管理措施。以期为区域农田生产力提升和农田系统"碳中和"和可持续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维持作物高产和耕地质量提升,并降低农田碳排放是当今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秸秆还田和施氮是改善土壤耕地质量、实现作物丰产、降低农田碳足迹的关键措施。然而,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轮作等高度集约化种植体系中,持续大量的秸秆还田和氮投入可能导致耕地和播种质量差、养分利用率低、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陕北榆林地区土光热资源丰富,土壤为沙土,是马铃薯优势种植区,干旱缺水、农田水肥利用效率低等影响马铃薯生产的突出问题,农田水肥高效灌溉调控是提高该地区马铃薯生产力的关键。本书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通过作者近8年在该地区长期定位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凝练,系统探索了该地区马铃薯高效滴灌水肥调控理论与技术模式。本书共分为8章,包括滴灌施肥条件下马铃薯水肥耦合效应与评价、肥料运筹对滴灌施肥马铃薯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滴灌频率和施肥量对马铃薯生长和养分吸收
为全面、系统地保护优异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广西积极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并于2015年作为首批启动的4个省(区、市)之一参与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圆满完成了75个县(市)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征集,全面完成了22个调查县(市、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工作。全书共分为十章,共计收录了水稻、玉米、甘蔗等广西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446份,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并详细描述了它们的采集地、分布范围、主要特征特性、农民认知、优良特性、适
本书根据甘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鉴定技术规程,以彩色图片的形式展现了甘蔗植株的形态特征。本书共收录甘蔗栽培原种60份、地方品种62份和果蔗21份,详细记述了每种的田间长势、株型、节间形状和芽形等特征特性,并配有彩色照片,为甘蔗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本书内容包含:棉花基因组调研与组装、棉花二倍体基因组研究、异源四倍体棉花基因组研究、棉花种质资源与变异组学研究、植物三维基因组学研究和棉花的表观遗传学研究。第一章介绍了基因组调研、测序技术、序列组装和基因注释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介绍了棉花二倍体和异源四倍体基因组研究的具体案例与科学发现;第四章主要概述了中国棉花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现状,介绍了亚洲棉、陆地棉和海岛棉的变异组学研究进展,总结了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关键位点和基因;第五章介绍了植物三维基因组学发展历程、主要技术、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