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时空为线索,梳理了中国近代高等商业教育百年发展历程。1840年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本书时空的起点,商业教育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近代而迈进工业化进程的新阶段,由松散的民间行业教育发展到正规的学校教育;由单一的商科职业教育,发展到包括初等、中等、高等具有前后衔接的商业教育。高等商业教育发轫、嬗变的动因纵向离不开时代的变更,横向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同时,近代高等商业教育通过培养的新型商业人才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也通过教育制度的完善促进上层建筑的变化。由此近代高等商业教育对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起着独特的
《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附录)》由来自美国26个州的41位国家级科学教育专家组成的编写团队开发完成,是目前美国最新的一部科学教育标准,是指导科学教育的纲领性研究文献。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全美各州参与小组都给作者提供非常实用的反馈意见和指导建议。该标准的制定,对k-12年级的科学教育课程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科学教育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卷以附录形式呈现,论述了标准的设计思路和实施建议。该书的翻译出版将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科学课程设置以及科普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
本书出版于2015年,是日本著名教育学者市川昭午的经典代表作。本书以日本教师培训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和社会背景为出发点,从原理和制度维度,基于丰富的史料和具体实例,深入剖析了日本教师培训相关制度的演变、现状和特点,并通过个案进行阐述。本书由日本教师培训原理、日本教师培训相关制度和日本教师培训改革三个部分组成。本书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日本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为日本教师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重大要求。本书立足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与时代要求,结合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和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全面剖析了在中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涵、任务和路径,培养时代新人、创新人才、全面发展的人,以此开发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强国的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从而构建面向未来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战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课业负担重、教育内卷和极化,是近年来教育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什么我国学生的智力是拔尖的,课业负担是全球最重的,基础知识是最扎实的,但培养的顶尖人才却不是全球最突出的?本著作认为,在长达12年的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将学生的智力资源和时间主要配置到已有知识的重复学习而不是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创新教育输在了起跑线上,是造成从0-1创新意识及能力折损和顶尖人才难以产生的重要原因,也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造成智力资源错配的根源是“唯分数”的应试教育。从根本上破解应试教育,需要创设兼顾公
《教育监测评估:制度与政策》一书是国内首部以我国教育监测评估体系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从本体论、价值论和系统论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教育监测评估体系的本质与功能、目的与意义以及构成要素与类型,重点探讨了建立和健全我国教育监测评估组织制度、促进教育监测评估社会组织发展以及教育监测评估人员专业化等问题。 具体来看,该书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导向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教育监测评估制度中为何要实施教育监测评估、谁来组织教育监测评估、谁来具体实施教育监测评估、怎么实施以及如何使用监测评估结果
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教育信息化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在优势,只有通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社会全体成员尽可能地享受到优质教育,才能成功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本书首先介绍了教育信息化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系,以及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其次介绍了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措施、成效、问题及应对策略,以及信息化如何促进义务教育资源与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后介绍了教育信息化与乡村学生全面发
教育服务作为服务业,在自由贸易协定中,其开放安排和开放政策,一方面是该国在相应领域实力的体现,通常该行业越发达,该国在相关谈判和协定制定中就越占优势;另一方面,自由贸易协定中各行业的开放承诺是一揽子方案,存在策略性安排和对多方利益诉求的统筹考虑,因此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协定的相关规则进行必要修改。基于此,本书重点探讨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下的教育服务贸易应对,以及自由贸易协定中的教育服务贸易开放承诺及承诺方式、要件、特点和范围,并针对典型自由贸易协定中典型国家的教育服务贸易开放情况作出分析和阐
清末官办存古学堂是以新式学堂办法保存国粹的创举,有全国性的规模和深远影响,却在日趋激烈的新旧之争中被时人和后人误解,处于“失语”状态。本书以存古学堂为中心,考察清季民初朝野以保存国粹为宗旨的办学努力,以钩摭史料、重建史实为基础,力求将群体与个案相结合,兼顾中央与地方,尽可能以“中立之心”将具体的人和事回置到历史现场,努力呈现一幅主干清晰又枝繁叶茂的动态历史图景,为深入认知那个激变时代提供一个具体而微的视角和例子。
本书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之理出发,讲述了适用于家庭教育管理、学校教育管理、社会教育管理的通用道理,包括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之天人合一之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之德礼之治,以及修心炼性明心见性之心性之治等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古圣先贤对本体的回归,是对万事万物本源的本质性认识,是对管理真相和规律的印证和总结,这些管理之理更是让社会风气变得更加淳朴、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道理,所以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之理来梳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管理的底层逻辑是相当适切和妥当的,对国内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