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笔”一词译自“Essay”,意谓“具随笔之形,有论文之实”,是阿多诺特别推崇并亲自实践的一种述学文体。本书精选阿多诺的论笔22篇,试图呈现这位思想家在社会、文化与文学层面的相关思考。因“奥斯维辛”是阿多诺的创伤性内核,“奥斯维辛之后”又是覆盖其整个思想话语的重要哲学命题,本译著故以《奥斯维辛之后》为主打书名。 全书分为三辑,选文主要考虑它们在阿多诺思想中的重要性和代表性。第一辑名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野蛮否”,体现了阿多诺对文化与社会的总体思考;第二辑名为“艺术:摇摆于严肃与欢悦之间”
本书聚焦于笛卡尔的经典篇章,使其经典理论遗产再次进入当代大众视野。 笛卡尔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但他的思想也饱受争议,受到当今哲学家的强烈批评。约翰·科廷汉(John Cottingham)考察了笛卡尔为建立科学理解的新基础所做的卓越尝试,包括他著名的第一原则“我思故我在”,以及他臭名昭著、常被误解的关于身心关系的解释。他还探讨了笛卡尔哲学中引人入胜但鲜为人知的方面,包括他对语言、人类和动物本性、情感在美好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上帝在科学和伦理学中的地位的观
本书聚焦于海德格尔的经典篇章,使其经典理论遗产再次进入当代大众视野。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大概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但又最难理解的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尤尔根?哈贝马斯、让·保罗?萨特等许多重要哲学家都深受其影响。在受其影响的人看来,解读海德格尔哲学观的重点,不在于他涉足纳粹主义的劫难,不在于他的自尊自大,而在于他作为一个思想家的独创性,在于他思想本身的广度和深度。 海德格尔将他身为哲人的工作视同诗人,他打破现代哲学的僵局,开辟出一条思考和谈论人类存在的连贯
卢梭与德国观念论的思想联系并非被遗忘了,但或许因为种种原因,人们缺乏对这一思想场景的真切还原与综合关照。大卫·詹姆斯借助自由、依赖与必然这三个核心观念重新审视了这一主题,构筑了整体性的思想对话。他以卢梭为锚点去反观康德的历史哲学、费希特的权利与财产理论以及黑格尔的折中综合方案,并依次揭示了三者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而认为三者(据其在思想史上的位置)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延续了卢梭提出的意志与必然的问题,然而他们都没能真正地回应卢梭的挑战。可以说,本书考察的是卢梭的发问以
《后现代道德》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伦理学专著。利奥塔没有专门探讨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权力、道德义务等道德领域的重要问题,毋宁说他的后现代道德是在宽泛意义上的行为准则,而且这样的行为准则并不具有实践理性的普遍有效性。利奥塔选取流变市场速度信息资本多媒体制度等主题,聚焦文化市场大都市想象博物馆平面艺术无声音乐海湾战争后分析哲学等问题,力图反映文化人、艺术人、媒体人、政治人、哲学人的后现代行为准则:坚持异识。快速变化的后现代社会并不妨碍人们再现生活、享受生活。所谓后现
阿拉斯泰尔·汉内(Alastair Hannay),挪威奥斯陆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国际知名克尔凯郭尔研究专家和编译者。曾任职于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学会(1976)、挪威科学与文学院(1991)以及爱丁堡皇家学会(1998)。哥本哈根大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国际研究委员会委员(1993—1998)及顾问委员会委员(2000—2004),克尔凯郭尔日记和札记新英语考据版翻译与编辑委员会委员(2007—2020)。《剑桥哲学研究指南·克尔凯郭尔卷》的主编之一(与戈登·D.马里奥合作)。主要著作还有《克尔凯
本书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布洛赫第一本被译为外文的著作,通过对黑格尔的研究表达了布洛赫对黑格尔哲学、古典哲学和体系化哲学本身的理解,布洛赫以主体—客体为视角,对黑格尔哲学及体系化哲学进行深刻探讨,是布洛赫著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 本书包括1951年初版前言、1962年再版后记、入口、哲学、扬弃、人名索引、译后记及部分组成。对黑格尔的核心思想、《精神现象学》、黑格尔与经验主义,辩证的方法,逻辑学,从逻辑理念向自然哲学的过渡,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法哲学,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和黑格尔体系的终结,黑
别尔嘉耶夫是20世纪俄罗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以理论体系庞杂、思想精深宏富享誉西方世界。《俄罗斯理念》一书是别尔嘉耶夫晚年的重要著作,1946年于法国出版,1990年首次在俄罗斯出版,此后多次再版。该著是一部寓论于史的著作。全书围绕俄罗斯不同时期民族观念发展的历史展开,核心是俄罗斯不同领域著名人物的哲学思想评述,也被认为是一部“俄罗斯哲学思想史”。作者将19-20世纪初俄国思想界探索的问题加以归纳,提出俄罗斯的历史命运和特殊道路问题、个人与世界和谐的冲突问题、俄罗斯的人道主义问题、俄罗斯的宗教哲学
本书以传主生前与友人的通信和同时代人的回忆文本为依据,写成的一部详实可靠的研究评传,对于研究舍斯托夫和整个20世纪俄国侨民学术界的历史状况、时代背景,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本书是大卫·休谟的一部宗教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79年。该书的主题是驳斥当时流行的两个宗教假设,即宇宙设计论和正统的天启论。这两个假设试图把宗教真理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休谟通过对它们的驳斥而动摇了整个宗教的理性根基。该书采取了对话体的方法,共设置了三个角色,分别是设计论者克里安提斯、天启论者第美亚和代表休谟本人思想的斐罗。整个对话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设计论的驳斥,第二部分是对天启论的驳斥,第三部分是斐罗对自己的宗教怀疑主义的深情告白。对话体的方式一方面让作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