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为背景,起思于财政透明的实际效应与理论功能的表述存在偏差,将财政公开信息在所有财政信息中的地位作为研究主线。在利用数理模型将财政公开信息的地位描述成财政透明度与财政收入课征基础信息量的关系后,为验证二者的联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理念相近的原则引出财政纾压及其比率用以表示财政收入课征基础
本书在对公债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性梳理的基础上,主要讨论地方债三面的经济效应,一是地方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检验地方债对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倒U型拐点,如果存在我国处于什么阶段;二是探索性地方债的分配机制,认为地方债本应该让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公平,在地域结构上切合中心-边缘结构,在代际结构上存在世代交叠模型,在阶层结构上符合泰
本书聚焦中国UGC内容生产方式,一方面回溯纸质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中受众和用户生产内容的表现形式,构建中国UGC内容生产方式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从UGC的过程机制入手,针对其概念界定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生产者角色、生产模式、生产动机进行系统分析,构建完整的UGC概念体系,洞察新闻传播生态中相关领域的变革与走向。
本书以全球视野、中国视角为初衷,从历史和国际关系学科出发对美军太空作战探索展开系统研究。本书对太空的物理特性及其军事利用、美国太空军事学说、美军太空作战的条令、体制、装备、美军太空军事教育、美军太空作战演习、美军太空作战实战、美军太空作战伙伴、美军太空作战探索的后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周易》作为一部具有深度的古著,一直以来令人产生极大的兴趣。本书对《周易》进行了解码,挖掘其包含的深刻洞见。作者解读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以《大学》“修齐治平”为纲阐述了《周易》如何启迪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书旁征博引,论述详实,在探讨殷周时期天命观的改变、深刻忧患意识驱动以及阐释道德修养等方面,都为读者带来新的
本书立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依据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目标,设计了一套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能力”为一级指标,涵盖“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公平性”5个二级指标及19个三级指标在内的测度体系。基于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情境,分年度对各省份的城乡居民基本养
原型(archetype)概念及其相关的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unconscious)概念是荣格教授提出的比较著名的理论之一。集体潜意识的内容被称为原型。在本书中,荣格介绍了四种原型,分别是母亲、重生、精神和愚者。荣格认为我们只能通过能够被意识到的内容的存在来识别心理存在。所以,只能就我们能证明的潜意识内容来
本书汇集了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四个部分:1.传统美学误区的走出。主要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现实思维方式对传统美学“美本质问题”从思维方式、产生过程、哲学基础、现实依据等不同维度进行反思与批判,科学认识其存在的弊端、对美学发展的危害以及摆脱其影响的路径。2.现代美学理论体系建构。主要包括美学基本问
本书以《资本论》《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关于俄国问题的通信等文献为重点,将马克思晚年手稿的内容置于马克思“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理论的整体背景中,认为马克思晚年手稿与《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群的工作是一致的。本书对我们理解当今的全球化、东西方关系以及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也有较大裨益。
马克思辩证批判正义观以唯物史观为依据,基于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把人类解放的正义理想转变为一种现实运动。在阶级社会,从属于意识形态法权范畴的正义,内在地指向支配私有财产的统治阶级,最多只能在不彻底的政治革命中追求形式正义,实现人的政治解放;而共产主义,作为人类文明的真正开端,标志着人类社会由扬弃私有财产为中介的外在否定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