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实践教程/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列》从实用的角度,介绍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化系统开发和面向对象系统开发两种方法。以及每种方法在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使用的图表工具,并对当前流行的面向对象设计工具——Rational Rose的使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实践教程/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列》共15章,分为两部分。第1~5章介绍了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方法;第6~14章结合实例讲解了面向对象系统开发的理论知识;第15章是面向对象系统开发的一个综合实例。每章后都配有习题。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实践教程/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列》既可作为高等学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专业课的教材,也可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信息系统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深入。信息系统不仅是单纯的计算机系统,而且是辅助企业进行管理的人机系统和工具。一个好的信息系统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把信息系统看作是计算机技术在某个组织的应用,将信息系统的开发仅仅当成了一个技术过程。用户认为开发是技术人员的事情,而开发人员则认为用户只需陈述清楚他们的需求,除此之外不希望用户过多干预开发。这样就造成了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经常会产生误解。开发人员认为是按照用户需求开发的系统,而用户却认为不是其需要的系统,从而延误了开发时间,浪费了资源。所以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用户、管理者、系统分析员、技术人员、程序员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过程。本书将结合具体的开发实例,探讨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方法。
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成熟、消亡的过程,信息系统也一样有它的生命周期。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地维护和修改,直到它不再适用时就要由新系统替代旧系统,这样的周期循环被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方法正是基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原理,把整个开发过程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同时规定每一阶段的开发任务以及使用的图表工具。本书第1~5章将介绍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方法。
随着面向对象语言的出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应运而生,且得到迅速发展。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一致,稳定性好,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强,更重要的是能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自动转换,所以越来越流行。本书第6~15章讲述了面向对象系统开发的理论知识,包括通用建模语言(UML)中的静态图和动态图,最后以汽车租赁系统为例,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与设计,以对理论知识进行一次实操演练。
本书注重实践,以应用为主线,根据所讲述的理论知识,使用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地叙述问题,最后还配有一个综合性的应用实例——汽车租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在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中,选用了当前流行的设计工具——IBM的Rational Rose进行建模,详细介绍了其使用过程。
本书适合作为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或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教材。建议理论学时为48学时,上机实践12学时,先修课程为C语言、C#程序设计、关系数据库等课程。
本书的第1章、第2章、第5章由毕建涛编写,第3章、第4章由邢智毅编写,第6~15章由曲翠玉编写。全书由曲翠玉统编。本书的顺利出版,在此要感谢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的上述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1.1企业中的信息系统
1.2信息与决策
1.2.1信息的概念与性质
1.2.2决策对信息的需求
1.2.3结构化决策与非结构化决策
1.3管理信息系统
1.3.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1.3.2企业中信息系统的类型
1.4企业信息部门与系统分析员
1.4.1信息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
1.4.2系统分析员及其地位
1.5信息系统的开发
1.5.1系统开发是复杂的社会技术工程
1.5.2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1.5.3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1.6信息系统的开发组织与项目管理
1.6.1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组织
1.6.2系统分析员应具有的基本技能
1.6.3文档管理
1.6.4项目管理
1.7小结
1.8思考与练习
第2章 信息系统规划
2.1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概述
2.1.1问题的提出
2.1.2总体规划时机
2.1.3总体规划内容
2.1.4总体规划的组织
2.2数据环境
2.2.1建立数据库的必要性
2.2.2四类数据环境
2.3企业系统规划法
2.3.1常用系统规划方法
2.3.2BSP法
2.3.3BSP法的四个基本步骤
2.4小结
2.5思考与练习
第3章 信息系统分析
3.1信息系统分析概述
3.2系统开发的目标与可行性分析
3.2.1企业当前问题调查与对策分析
3.2.2企业MIS的开发目标与可行性分析
3.2.3MIS开发的经济可行性评估与分析报告
3.3管理业务调查与业务流程分析
3.3.1业务流程图中的业务
3.3.2业务流程图的画法
3.3.3教学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
3.4数据流程分析
3.4.1数据流程分析的任务和描述工具
3.4.2数据流程图的画法
3.4.3审查数据流程图
3.5处理功能的表达
3.5.1数据字典
3.5.2判断树
3.5.3判断表
3.6功能分析建立新系统的逻辑结构
3.6.1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3.6.2系统分析报告
3.7小结
3.8思考与练习
第4章 信息系统设计
4.1信息系统设计概述
4.1.1系统设计的任务
4.1.2系统设计步骤
4.1.3系统设计评价标准
4.2数据库设计
4.2.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4.2.2用MIS方法进行关系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4.3代码设计
4.3.1代码的作用
4.3.2代码的种类
4.3.3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
4.4人机界面设计
4.4.1输入设计
4.4.2输出设计
4.5功能设计
4.5.1功能模块转换策略
4.5.2由数据流程图(DFD)直接转换为系统结构图
4.6系统软硬件配置
4.7系统设计报告
4.8小结
4.9思考与练习
第5章 信息系统实施
5.1系统实施概述
5.2物理系统的实施
5.3程序设计
5.3.1程序设计要求
5.3.2程序设计方法
5.4程序与系统测试
5.4.1测试方法
5.4.2测试步骤
5.5系统转换
5.5.1系统转换前的准备
5.5.2系统转换的方式
5.6系统运行与维护
5.6.1系统的运行管理
5.6.2系统维护
5.7小结
5.8思考与练习
第6章 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概述
6.1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方法和步骤
6.1.1面向对象系统开发的特点
6.1.2结构化与面向对象系统开发
6.1.3面向对象系统开发的步骤
6.1.4面向对象系统开发使用的语言和工具
6.2通用建模语言(UML)
6.3计算机辅助系统工程(CASE)工具
6.4Rational Rose
6.4.1Rational Rose简介
6.4.2Rational Rose的安装
6.4.3使用Rational Rose建模
6.5小结
6.6思考与练习
第7章 面向对象技术
7.1类
7.2对象
7.3继承
7.4多态性
7.5封装
7.6接口
7.6.1接口的声明和使用
7.6.2接口与抽象类
7.7小结
7.8思考与练习
第8章 用例图
8.1用例图的概念
8.1.1参与者(Actor)
8.1.2用例(Use Case)
8.1.3用例图的关联
8.1.4用例描述
8.1.5用例图练习
8.2实例——图书管理系统的用例图
8.2.1对图书管理系统进行建模
8.2.2使用Rational Rose绘制用例图
8.2.3图书管理系统中的用例图
8.3小结
8.4思考与练习
第9章 类图和对象图
9.1类图
9.1.1类图概述
9.1.2类图的元素
9.1.3类之间的关系
9.2对象图
9.3UML和Java的映射
9.4实例——图书管理系统的类图
9.4.1使用Rational Rose绘制类图
9.4.2图书管理系统中的类图
9.5小结
9.6思考与练习
第10章 顺序图
10.1顺序图概述
10.2顺序图的组成元素
10.3实例——图书管理系统的顺序图
10.3.1使用Rational Rose绘制顺序图
10.3.2图书管理系统中的顺序图
10.4小结
10.5思考与练习
第11章 协作图
11.1协作图概述
11.2协作图的组成元素
11.3顺序图与协作图的比较
11.4实例——图书管理系统的协作图
11.4.1使用Rational Rose绘制协作图
11.4.2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协作图
11.5小结
11.6思考与练习
第12章 活动图
12.1活动图概述
12.2活动图的组成元素
12.2.1动作状态
12.2.2活动状态
12.2.3动作流
12.2.4分支与合并
12.2.5分叉与汇合
12.2.6泳道
12.2.7对象流
12.3实例——图书管理系统的活动图
12.3.1使用Rational Rose绘制活动图
12.3.2图书管理系统中的活动图
12.4小结
12.5思考与练习
第13章 状态图
13.1状态图的组成元素
13.1.1状态
13.1.2转换
13.1.3初始和终止状态
13.1.4判定
13.2状态
13.2.1状态概述
13.2.2状态行为
13.2.3简单状态与组合状态
13.3事件
13.4转移
13.5实例——图书管理系统的状态图
13.5.1使用Rational Rose绘制状态图
13.5.2图书管理系统中的状态图
13.6小结
13.7思考与练习
第14章 Rational Rose的双向工程
14.1双向工程
14.2正向工程
14.3逆向工程
14.4小结
14.5思考与练习
第15章 汽车租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15.1汽车租赁系统的需求分析
15.2系统的UML基本模型
15.2.1系统的用例图
15.2.2系统的顺序图
15.2.3系统的协作图
15.2.4系统的状态图
15.2.5系统的活动图
15.3系统中的类
15.3.1类图的生成
15.3.2各类之间的关系
15.4小结
参考文献
(2)系统分析员
系统分析员起着用户和系统开发其他人员之间的桥梁和接口作用,是系统开发的核心人物。作为系统分析员首先要负责了解用户的想法和需求,并运用自身所具有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及正确的开发方法,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确立出系统应具有的逻辑功能,然后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将其表达出来形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这个方案要能够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与用户取得共识,同时又能够使系统设计员、程序员依此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其次,系统分析员要充分代表用户的利益,负责对系统设计员、程序员的工作成果进行评审,判断是否符合逻辑方案中的总体功能要求。在系统测试阶段要与用户共同制定测试标准和测试计划,准备测试数据,并通过系统的全面测试对系统的性能加以评审,判断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应该有哪些改进。
(3)硬件网络设计员
硬件网络设计员负责依据新系统逻辑方案中提出的对硬件网络的基本要求制定硬件网络配置方案,并负责该方案的全部实施工作。
(4)数据库管理员
数据库管理员负责依据系统逻辑方案中提出的数据需求,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定义和存储工作,在系统运行中监督和控制数据库的运行及数据库的维护和改进。
(5)系统设计员
系统设计员负责依据系统逻辑方案以及实现系统的硬件、软件环境,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模块设计以及模块之间接口的设计。
(6)程序员
程序员负责根据系统及逻辑方案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实现方案中的各项功能,进行用户的使用培训及系统的测试和试运行。
总之,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在上述各类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完成,因此要做好这些开发人员的组织与协调工作。该工作可以通过一个项目领导小组来实现。这个领导小组的组长应由企业或组织的高层领导来担任,小组的成员由企业或组织中的各项管理专家及懂得系统开发方法并有组织能力的系统开发专家组成。由这个小组来组织各类开发人员从事系统开发工作,并负责协调用户之间、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开发人员之间的各种关系。
1.6.2系统分析员应具有的基本技能
系统分析员在系统开发工作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其工作好坏直接影响着信息系统的开发质量。了解用户需求是系统分析员的主要工作之一。为了能够很好地与用户沟通,系统分析员不仅要拥有管理知识,还要具有组织行为学、人际关系学、心理学等知识,并在系统调查时,密切与广大用户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支持和配合,才能做好系统调查工作,切实了解用户的需求。除此之外,系统分析员还必须掌握各类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开发技术等),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协调各类人员间的关系。
系统分析员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系统分析员如缺乏足够的用户业务知识,则确定出来的新系统逻辑功能往往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