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绩效: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制度》在梳理英国高等教育体制、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和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基础上,从质量评估与绩效管理两个维度,重点分析和阐述科研评估制度的发展历程、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及新改革成果等。《质量与绩效: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制度》通过论述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的变化及特点,具体分析其在英国高等教育绩效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最终在对中英大学科研绩效管理制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中国科研评估与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改善中国高校科研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思路。
《质量与绩效: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制度》可供以下人员阅读参考: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和科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政府的教育和财政主管部门行政人员:在职学习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MBA和MPA的人员等。
英国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源地之一,伴随着新公共管理主义的发展与深入,英国政府开始关注高等教育机构的产出情况,绩效管理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的新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势头更为迅猛,同时步入了“大众高等教育”阶段。作为曾经的世界上高等教育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英国政府与大学共同面对一系列管理问题和保证质量的压力,直接引发了英国高等教育绩效管理的变革。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教育经费紧缩、教育质量下降、公共问责的浪潮及社会主流形态转变的新境遇中,英国建立了举世瞩目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其致力于以绩效为手段有选择地资助大学科研的质量管理制度,有效地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并维护公共利益。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制度是目前世界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中一套较为成熟的科研质量管理制度,既包括以学科为单位的外部质量评估制度,又包括以评估结果等级为依据的科研绩效拨款制度。以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管理制度,促进了高等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并逐渐成为大学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成为现代英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科学化的代表。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革命浪潮兴起,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对教育的概念、性质、形式和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新知识为最终产品的科学研究活动,成为社会发展领域的核心和焦点,被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大学作为国家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和骨干力量,可以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正因为大学能够通过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很好地将知识生产、知识传播与知识应用融合在一起,在世界各国的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普遍受到各国的重视。要保障大学科研的质量与水平,合理、有效地使用国家有限的科研资金并使之充分发挥效益,对大学科研水平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基于绩效的大学科研拨款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
本书以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制度为研究对象,从质量管理与绩效拨款两个维度,全面解析英国大学科研管理制度。本书共八章,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三章):在对选题的缘起、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及核心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英国高等教育体制、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和高等教育经费管理制度三个角度全方面展示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现状,并在着重对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制进行具体研究。第二部分(第四章):以时间节点为线索梳理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制度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通过分析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理顺科研评估制度的基本框架与运行机制,分析科研评估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于人们清晰掌握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制度的动态调节机制与发展历程。第三部分(第五、六章):在对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制度变迁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从影响制度发展的主体力量、制度变迁方式和路径依赖三个角度分析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制度发展与变迁的过程。第四部分(第七、八章):主要是在比较中、英两国大学科研绩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我国科研评估与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完善高校科研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思路。
查看全部↓
李漫红,1981年生,辽宁省本溪市人,沈阳化工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东北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高等教育、绩效评价、教育管理;先后主持并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子课题“英国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研究及借鉴”、辽宁省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标志性成果课题“英国大学科研绩效评估制度”、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专项课题“英国REF评估的大学科研绩效拨款研究”等省级以上课题;参与编写《高校科研管理论纲》《省属高校绩效评估的方案与实施策略研究》等学术著作。先后在《教育发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英国大学科研评估的改革及其借鉴意义》等多篇学术论文,被辽宁省教育厅授予“青年教育科研骨干”荣誉称号。
赵哲,1983年生,辽宁省鞍山市人,辽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先后主持完成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辽宁省社科联重点项目共6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在《中国高等教育》《教育发展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湖南社会科学》《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教育理论与实践》《黑龙江高教研究》《高校教育管理》《研究生教育研究>《现代教育管理》《当代教育科学》《教育评论》《教育探索》等CSSCI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两次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两次获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被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荣誉称号。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一、质量管理理念下世界各国发展的普遍选择
二、承载着质量保障与绩效管理的双重责任
三、英国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提供了方法范例
四、中国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相关研究的评述
第三节 概念的界定
一、英国大学
二、科研评估制度
三、英国第三方机构
四、英国科研绩效拨款体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概况
第一节 英国高等教育体制
第二节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制度
第三节 英国高等教育经费管理制度
一、大学拨款委员会时期
二、大学基金委员会时期
三、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时期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及形式
第一节 英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机制
一、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AA)
二、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s)
第二节 英国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机制
一、“双轨制”时期的内部质量保障
二、“单轨制”时期的内部质量保障
第三节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具体形式
一、学术资格框架、学科基准与专业规格
二、学术质量审查与院校审核
三、教学质量评估与科研质量评估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制度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准备与启动阶段:科研选择性评估(RSE)
一、政府逐渐加强科研绩效管理
二、全面实施科研选择性评估
第二节 调整与完善阶段:科研水平评估(RAE)
一、科研管理机构的分化与调整
二、RAE实施的具体情况
三、RAE的实施成效及存在问题
第三节 改革与创新阶段:卓越科研框架(REF)
一、评估原则与程序
二、评估单元构成
三、评估专家组成
四、评估指标及要素
五、评估程序及方法
六、绩效拨款模型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制度变迁的主体分析
第一节 政府在科研评估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政府颁布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证
二、“双轨制”体制下政府的地位与作用
三、“单轨制”体制下政府的地位与作用
四、地方政府在科研评估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大学在科研评估制度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双轨制”体制下大学在科研评估中的地位及作用
二、“单轨制”体制下大学在科研评估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三节 市场在科研评估制度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双轨制”体制下市场在科研评估中的地位及作用
二、“单轨制”体制下市场在科研评估中的地位及作用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英国大学科研评估的制度变迁及路径依赖
第一节 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制度的变迁动因
一、评估型政府引发高校管理意识形态变革
二、市场经济改变了高校科研在社会中的地位
三、世界战争是科研管理制度发展中的突发事件
四、文化传统的妥协实现了科研走向大众教育
第二节 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一、路径依赖的一般理论
二、路径依赖的具体内容
三、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征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中、英大学科研绩效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国科研评估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准备阶段
二、启动发展阶段
三、全面开展阶段
第二节 中、英大学科研绩效管理的各自行动
一、中、英大学科研经费的投入方式
二、中、英大学科研质量的管理方略
三、中、英大学科研绩效的激励途径
第三节 中国科研评估与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直接介入,行政权力过大
二、制度供给滞后且不足导致制度缺失
三、拨款制度与教育评估制度相脱离
四、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善
五、科研经费分配不均匀
六、科研间接成本不规范,科研补偿机制不健全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中国大学科研绩效管理制度改善的思路设计
第一节 创新大学科研绩效的评估机制
一、科研绩效评估的内涵及层次分析
二、大学科研绩效评估的现实障碍
三、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机制的创新对策
第二节 改革大学科研绩效的拨款制度
一、科研绩效拨款的内涵
二、完善评估机构,调整高等教育拨款运作模式
三、采用公式化拨款模式,提高评估公信度
四、坚持科研卓越发展,拉大科研资助差距
五、完善中国大学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途径
第三节 建构大学科研绩效的评估体系
一、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缘由肇始
二、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
三、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策略
第四节 丰富大学科研绩效的评估方法
一、数据包络分析法
二、投入-产出法
三、模糊综合评定法
第五节 完善大学科研绩效的管理制度
一、坚持科研质量优先理念
二、优化科研管理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