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深植“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以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强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模式创新,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近年来,学校实施“SPACE+X”(寰宇+)计划,构建“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能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激励学生学精学深,促进学生有价值的成长。为此,学校以高质量课程改革为抓手,构建科学、先进、有特色的课程体系,鼓励高水平教师引领本科教学改革,产生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教学团队和教学成果,形成崇尚教学、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教务处试点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自2006年以来,陆续支持建设了200余门研究型课程。为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2016年启动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在课程内容、教学设计、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按照OBE理念对课程进行改造和重塑,大力提高课程含金量。2019年,为进一步规范“研究型课程”的建设和运行,推动课程的持续改进,研制了基于OBE理念的研究型课程认证标准,并进行了首批研究型课程认证。多年的教改实践结果表明,研究型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批判性、颠覆性思维及从事创新研究的综合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书读者对象主要为高校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相关人员。研究型课程改革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紧密契合北京理工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建设目标。研究型课程已成为激发师生内生动力,建设一流“金课”,推动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学校“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和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支撑。
林海,教授,1991年留校任教以来,先后主讲飞行力学、飞行原理与虚拟实验等本科生课程和近代飞行力学、飞行器建模与仿真、飞行力学设计等研究生课程。发表教改论文4篇,主持完成北京理工大学重点教改两项, 参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北京市重大、重点教改等多项省部级教改项目,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主讲课程“飞行力学(研究型课程)”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主编教材《飞行力学数值仿真》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长期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力学、飞行器建模与数值仿真等方面的科研,主持多项国防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