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入分配理论中的利润问题出发:
1.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
2.说明了利润起源:
3.揭示了企业性质:
4.提出了减少不确定性的方法。
对中国目前最具借鉴意义的,还有书中关于企业家作为自由企业制度中核心角色的论述。
弗兰克.奈特(1885-1972)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也是西方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于经济学发展和经济分析方法的创新作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作为一个古典自由主义者,他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作为一个批评家,他告诫公众,经济学家的知识是有限的,其预测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名教师,他培养出了像弗里德曼、斯蒂格勒和布坎南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的主要著作还有:《经济组织》(1933)、《自由与改革:经济学与社会哲学论文集》(1947)、《经济自由与社会责任:经济学与伦理学》(1952)等。
导言
第一部分引论
第1章利润和不确定性在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第2章利润理论;变化、风险与利润的关系
第二部分完全竞争
第3章选择和交换理论
第4章联合生产和资本化
第5章没有不确定性的变化和发展
第6章完全竞争的次要的前提条件
第三部分贯穿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不完全竞争
第7章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意义
第8章应对不确定性的组织和方法
第9章企业和利润
第10章企业和利润(续)
第11章不确定性与社会发展
第12章不确定性和利润的社会问题
不管什么类型的问题,运用解析方法总是相当的不完全。对于复杂现象之诸因素,如果我们将它们置于正常而现实的情况下,就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应对的情况,解析法对其中绝大多数都将无能为力。解析法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以下事实是否成立。在由一堆问题构成的某种情况中,某些特定的因素是共性因素,这些因素不仅无处不在,而且数量寥寥,更兼作用巨大,足以成为此种情况之主宰。这样,对于这些为数不多的因素,洞悉它们之间存在的规律,将会使我们得到总体情况之近似规律。这些规律告诉我们,哪些说法“倾向于”成立,或者说,在“理想条件”下,哪些说法“将会”成立。所谓的理想条件,仅仅指的是这样的条件:对于那些数量众多、变化万千但重要性稍逊的“其他事情”,只要我们的规律未将它们纳入考虑,那么,这些事情就被假定为完全不存在。
就达臻精确的高度而言,物理学当属自然科学之翘楚。如果条件可以简化,而且所有的干扰因素能够消除,那么,仅凭可发挥作用的屈指可数的几条规律或原则,物理学就可大展经天纬地之能。物理学要做出简化的条件,包括对空间维度、质量、形状、平滑度、硬度、弹性以及物体通常具备之性质所做的规定。尽管在现实条件下这种规定无法得以实现,但是,这么做绝对必要。“干扰因素”仅是无需加以规定的其他一切事情。虽然说全部消除这些干扰因素也不太可能,然而,做出这样的假设同样绝对必要。只有这么做,我们才能找到“规律”,也就是对现象之单独因素和单独行为所做的描述。由于这样的规律未臻完全,没有包容特定情况下的所有因素,因此,不可能在一切特定情况下都完全适用。但是,由于这些规律近似真实,这样的规律能够使我们理智地处理实际问题。而且我们知道,针对这些规律的不完全之处,我们该做哪些相应的折扣处理。通过解析法,我们处理现象之中更为重要也更普遍的方面,从而获得这样的近似。唯有通过这样的近似处理,人类的智慧才能洞悉物质运动的规律,人类当前驾驭自然的能力才可达臻惊世骇俗的程度。
以同样的方式,我们已经构建了理论经济学的主体框架,这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由于诸多的原因,我们采用的方式不尽完善,也不完全令人满意。理论经济学研究的同样是“趋势”。也就是说。在简化条件下,“将会”发生什么。这些简化条件在现实中绝不会实现,不过,它们多少总是接近现实的。理论物理学将抽象分析方法运用得相当成功,相比之下,理论经济学在这方面要逊色不少。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理论经济学对解析方法的本质和局限性认识不清。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经济系统将会发生什么。然而,在哪些条件下竞争是不完全的?理论经济学对这个问题只是轻描淡写地偶尔提及。完全竞争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与现实生活的偏差有多大?偏差的方式是怎样的?在将结论运用于实际生活时,我们要做哪些相应的“修正”?对于这些问题。要给出系统的、前后一致的回答,理论经济学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