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8章,分上篇、中篇和下篇三大部分。“上篇”总体上是对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背景、意义的研究。分别从政策、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剖析普通高中学校发展的“主旋律”,以及在这样的“旋律”之下,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办学的独特意义、空间及可取路径。“中篇”是对当前国内普通高中办学实践现状、经验与基本规律的研究,包括3章内容。第四章探讨的是当前国内学校特色办学中存在的诸种困惑与问题;第五章主要结合当前国内普通高中面临的几大改革诉求,分析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办学的方向与路径;第六章着重经验分析,从区域层面分析国内部分省市在组织、推进本地区普通高中特色办学方面的基本探索。“下篇”主要探讨国内普通高中发展的趋势与未来,包括两章内容。其中,第七章从我国教育方针发展的基本规律、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内涵,以及全球教育发展趋势三个角度,分析国内学校特色办学、内生式发展的方向及其实践的提升点;第八章在回顾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以案例呈现的方式,分析“好学校”的发展轨迹、典型经验,提出“好教育”的实现路径。
武秀霞,1984年生,山西太原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天津市131创新人才,天津市特色高中评估组成员。已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在《教育学报》、《教育发展研究》、《南京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近五年围绕学校“特色发展”、“内生式发展”,主持相关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完成相关国家级课题1项、相关厅局级课题4项。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论文13篇(CSSCI来源期刊3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9篇)。其中,6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1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已发表的相关成果,获省级二等奖1项,厅局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参与撰写的相关研究报告,4项成果获得政府决策转化,并获厅局级转化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专著《同情性教育:走出他者化教育困境的探索》获2018年度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