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在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理论危机?马克思如何实现对以往辩证法的理论变革将辩证法从危机中拯救出来?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是什么?马克思辩证法与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结合点在哪里?围绕这一系列问题,本书主张“回到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基于对辩证法的“三次历险”以及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路径、内涵和意义的考察,本书提出了“辩证法就是历史观” 的观点,对哲学史上长期存在的对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的两种外在性的割裂理解进行了深入反思。立足于马克思的实践观点,马克思“改造辩证法”的理论成果体现为一种作为“社会历史前提批判”的辩证法形态,作为捍卫社会生活丰富总体和自由个性的理论武器以及“反哲学”的哲学智慧,马克思辩证法思想与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结合点得以彰显。
彭双贞(1994-),男,汉族,湖南娄底人,202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辩证法理论研究、现代性问题研究。在《哲学动态》、《社会科学战线》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若干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课题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