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微场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微细胞”,是加强社会治理的“微单元”。基层治理体系是涉及发展与治理、活力与秩序双向互动的系统性工程,具有空间—规模—人口的适配性、规划—建设—管理的周期性、生产—生活—生态的宜居性、改革—发展—创新的驱动性、科技—文化—艺术的互动性、政府—社会—居民的协同性等系统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深入阐释了中国基层治理的核心价值、功能定位、主导红线和推进路径,阐明了基层治理“为了谁—依靠谁—为什么—怎么办”等理论和实践问题。 本书主要研究中国城乡基层治理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旨在研究中国基层治理的理论、政策和实践体系。具体内容包括:1.理论篇:城乡基层治理的理论话题与政策议程;2.实践篇:善治宜宾—城乡基层治理的地方实践;3.专题篇:城乡基层治理的关键领域;4.案例篇:城乡基层治理的典型案例。
姜晓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文化名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际行政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MPA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委首批智库“社会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发展与社会风险控制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中国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公共政策和社会安全研究。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年度项目2项,承担省、部级项目7项,省、市政府委托项目80多项,出版专著、教材16部,在《政治学研究》等权威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1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三等级2次,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代表性学术贡献包括:《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完善地方公共服务体系》(专著作为国家社科优秀成果入选201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