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普通高等教育管理类专业应用型教材》以简明通俗的语言打破了以前同类教材以管理职能为核心构建教材体系的情况,并引进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拓展了研究思路。具体而言:1、。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管理创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2在时空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协调的方式、领导艺术与方法等方面增加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本书立足于管理学基础,力争兼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可以说是一部管理类学科的通用教材。在学科之间相互打破界限,走向深入融合的今天,一部兼顾多学科的管理学类通用教材,可以说为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提供了途径。
在近30年的管理类专业教学实践中,本人先后对行政管理、农林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授,使用和参考了十余部《管理学原理》等相关教材。这些教材在体系结构、内容设计上各具特色,除了一些公理外,编著者均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创新,这不仅推动了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建设,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从这些教材中,本人也学到不少东西,包括编著者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方法,这使我受益匪浅。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管理学也越分越细,专业种类也越来越多,综观前人编著的《管理学原理》等教材,大都侧重于工商企业管理,因此编写一本适用于大多数管理类专业的《管理学原理》实有必要。为此,作者在参考大量现有的《管理学原理》等相关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相关专家、学者、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几经修改,终于使这部《管理学原理》脱稿付梓。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管理概述。论述了管理和管理学的概念和内涵等,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属于原创。
(2)管理理论。论述了西方近现代和当代管理理论,引入了诸如柔性管理、生命管理等的新管理理论,论述了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3)管理系统。从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管理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本部分内容有不少创新。
(4)管理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时空管理、信息管理和绩效管理。其中时空管理属于原创。
(5)管理原则。包括人本原则、法纪原则、系统原则、效益原则、动态原则和创新原则。其中法纪原则和创新原则属于原创。
(6)管理职能。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等。“领导方法”部分有不少创新,“领导艺术”部分属于原创。
(7)管理方法与技术。系统介绍了传统和现当代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在“管理方法”部分有不少创新。
(8)管理创新。本部分属于原创,包括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概念和内涵等,管理创新的方法与策略、阻力与克服等。
本书突出了以下特色。
(1)在体系结构上打破了以“管理职能”为核心构建体系的范式,围绕“原理”来组织和构建内容体系,“管理职能”只是其中一章,不过仍是重点章节。
(2)在内容上更加突出“原理”性,使之对大多数管理类专业都具有普遍适用性,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3)作为教材,使用时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管理类专业的不同方向在教学内容的侧重上做出选择。
(4)在语言上力求简洁、通俗、易懂,避免辞藻僻远深涩。除原文引用外,对一些学者尤其是国外学者的理论、观点做了通俗化处理。
(5)有不少内容属于原创,一些内容有与前人不同的见解和创新。
(6)引进了大量的新观点、新理论,增加了一些新知识,使内容更加丰富。
诚然本书还存在差距和不足,请各位同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本书编写时参考了前人的一些著述和观点,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黄朝宾
2014年8月
第一章 管理概述
第一节 管理的定义
第二节 管理学概述
第三节 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思考题
第二章 管理理论
第一节 近代管理理论
第二节 现代管理理论
第三节 当代管理理论
第四节 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思考题
第三章 管理系统
第一节 管理主体
第二节 管理客体
第三节 管理环境
思考题
第四章 管理内容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节 资金管理
第三节 物资管理
第四节 时空管理
第五节 信息管理
第六节 绩效管理
思考题
第五章 管理原则
第一节 人本原则
第二节 法纪原则
第三节 系统原则
第四节 效益原则
第五节 动态原则
第六节 创新原则
思考题
第六章 管理的职能
第一节 决策
第二节 计划
第三节 组织
第四节 领导
第五节 协调与控制
思考题
第七章 管理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 管理方法
第二节 管理技术
思考题
第八章 管理创新
第一节 创新概述
第二节 管理创新概述
第三节 管理创新的方法和策略
第四节 管理创新的阻力与克服
思考题
参考文献
二、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从原始社会晚期开始,由于阶级、阶层和国家的产生,社会公共事务变得复杂多样,既要协调处理各种国内关系,以建立一个有序的国内秩序,还要协调处理国际间的关系,以构建一个协调的国际秩序。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变得日益复杂和重要,在管理实践中逐渐萌芽了一些早期的管理思想,对协调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起了积极作用,还创造了不少辉煌的古代文明。
文艺复兴后,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工厂、公司等新型经济组织的出现,以及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社会事务日趋复杂,对管理的需要曰益迫切并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了愈来愈多的人从事政治、经济等管理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些专门论述管理的著述,管理思想基本形成。
18世纪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组织活动也日驱复杂多样,管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和迫切,19世纪初法国管理学家萨伊就把管理看作同土地、劳动和资本并列的第四要素,日本人把管理和科技看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随着管理实践领域的扩大和管理实践经验的大量积累、概括和总结,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学、突变论、耗散结构论、数学、计算机科学的出现,为管理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促进管理思想不断发展、创新。
三、我国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管理思想。
(一)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L先秦时期的主要管理思想流派
我国在夏朝就建立了政府管理体制,行政管理思想已经萌芽。托名商末周初姜尚的《六韬》、成书于西汉托名黄石公的《三略》就论述了如何治理国家和管理臣民。但管理思想真正形成是在先秦时期,当时社会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道、释、法、墨、农、名、兵、纵横、阴阳各家纷纷提出自己思想、主张,并形成独树一帜的思想流派,其中在管理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有儒、道、法、兵几家学派。
(1)儒家流派
创始人孔丘构建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框架,后来孟轲又在“仁”的基础上增加了“义”,再经过荀况的发展,形成了以“仁义”为核心,包括礼、智、信、恕、忠、孝、悌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本质上是宗法等级思想,是维护不平等社会关系的,体现在管理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从伦理学的角度论证宗法等级制度的合理性和统治阶级统治的合法性;
②反对严律酷刑,主张“施仁政”,提倡管理中将行政、司法和礼仪结合,特别注重礼仪在治国和修身中的作用;
③主张教化与个人修养相结合;
④提出“学而优则仕”、知人善任、尊贤使能的人才选拔思想;
⑤以追求“和”为管理的终极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