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基础》共八个章节,由绪论、研究问题的选择及设计、文献查阅与文献综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科研成果的表述与评价组成。《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基础》主要针对学前教育的学生撰写,立足于培养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按照教育科研的程序编写,既有学前教育教育科研的理论学习,又呈现大量的幼儿园真实案例贴近教育科研实际,也有知识链接和拓展阅读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学前教育研究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为学生未来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实践及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既适合学生在校学习,也可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用作工具书查阅。本教材的编写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生结合该书的学习,可以初步具备教育研究的能力和方法,进一步为以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需依托高质量的专业教材。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应该充分考虑应用型阶段学前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充分考虑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与要求。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要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反思和自主专业发展能力,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这一要求明确了教研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之一。因此,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不可忽视科研能力的培养,应通过相关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性和应用性工具课程。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增强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研究意识,使其能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对一些常见问题开展科学有效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本书围绕教育研究的基本知识脉络,以学生为本,基于初学者的视角和能力构思框架与内容,重点介绍每一种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步骤,以期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在“真实”的教研活动中逐渐形成教学研究的实践性知识。本书共有八个章节,其主要特点如下:
1.学习目标和内容明确,知识结构呈现清晰。本书每章开头都有“导入语”“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知识结构图”作为指南,使学生能在学习之前就充分了解本章的学习内容和要求。2.学习模块内容丰富且具有实用性。本书每章都附有“资料链接”“思考与练习”“练习题”“推荐阅读”等模块,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练习题设计,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本书在编写时简化了陈述性知识,突出了过程性实践知识,即侧重告知学生应该怎么去做研究,而不是什么是研究。
3.章节内容的知识逻辑性较强,注重科研意识的培养。本书注重基本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和关联性,内容编排上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掌握各种研究的一般方法,并能初步形成严谨的科研态度,形成善于、乐于发现“真问题”的科研意识。
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也适用于应用型本科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可作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教材。
绪论
第一节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概述
第二节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 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科研素质
第1章 研究问题的选择与设计
第一节 选题的具体来源
第二节 选题的思维过程与具体策略
第三节 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第2章 文献查阅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文献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查阅文献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3章 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研究概述及其基本步骤
第二节 量的调查研究及其实施
第三节 质的调查研究及其实施
第4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科学的实验研究
第二节 基于教育改革的实验研究
第5章 行动研究
第一节 行动研究概述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程序与方法
第三节 行动研究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第6章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一节 定性分析
第二节 定量分析
第三节 教育统计与SPSS工具的使用
第7章 科研成果的表述与评价
第一节 科研成果的形式与基本结构
第二节 科研成果的写作流程与学术规范
第三节 科研成果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