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核心成员阿多诺(T.W.Adorno,1903-1969)对“正确生活”(richtiges Leben/ right life)的思考为核心,着力探讨阿多诺非同一性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导论从“奥斯维辛之后是否能够被允许继续生活”这一时代追问入手,阐明阿多诺道德哲学的时代背景与思想史语境;第一章围绕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反思以及自由时间的思考,阐发其对“错误生活”不同面向的揭批以及艺术作品可能蕴含的解放意图;第二章借助阿多诺对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思想的批评,分析阿多诺提出的一种针对现时代(奥斯维辛之后)的“生命律令”;第三章在阿多诺对康德道德哲学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探讨奠基于特殊个体生命与普遍道德法则之间非同一性关系的“正确生活”何以可能;第四章结合阿多诺对康德与萨特自由观的批评,阐发阿多诺“否定的自由观”,与此同时思考马克思的自由思想与阿多诺自由观的相通之处;第五章基于阿多诺对思想的道德与任务的理解,明确非同一性道德哲学视域中通向正确生活的两条路径,即不妥协的反思精神和意在提升政治成熟的教育。
罗松涛,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哲学学院副院长、《思想政治课教学》副主编,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人的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和现当代德国哲学(特别是现象学)研究。迄今出版2部学术专著,1部译著(合译),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等中英文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含译文)40余篇。主持省部级重点项目1项,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阿多诺哲学文献的翻译与研究”子课题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