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翻译批评、特别是典籍翻译批评研究的深化与细化,作者重新厘清了翻译、典籍等概念,首次厘定了翻译批评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主范式”和“次范式”。基于批评的本质是评价这一逻辑起点,在社会建构主义价值评价理论观照下,本书深入探讨了典籍翻译批评的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体系构建及评价程序与方法等问题,并以文学典籍英译批评为例,探究了如何使典籍翻译批评更为全面系统、科学公正、规范合理,如何使之更具建设性。本书具有鲜明的理论意识、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不仅有助于人们在学理层面上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典籍翻译与批评,有助于翻译批评(评价)学的建立与发展,也有助于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走进去”和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助益于我国典籍翻译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成果鉴定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及河南省哲学社科项目与成果鉴定通讯评审专家。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翻译协会副会长,河南省文史艺术类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国际期刊编委、《语言服务研究》辑刊编委。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著作和教材8部、译著5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9项。研究领域: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翻译教学、文学批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