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口语(第四版)》针对幼儿园教育、幼师口语教学与训练的实际,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以技能训练为主线,通过知识介绍、案例分析、训练指导、思考与练习等途径,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幼儿教师职业素养。适合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早幼教机构工作人员也可选用。
中国传统教育之核心,是“素质教育”,而非“职业教育”。其中“素质”又包括“修身”、“知识”与“运动”三大科,大致相当于现今所谓的德、智、体。办学之目的,不在“做学问”,更不在“求职”,而是在“提高素质”,以为国家储备领袖人才。
职业教育在中国兴起,正当晚清中国衰颓之时。自外而言,是“西学东渐”之产物;自内而言,是对传统中国“素质教育”之反对。
晚清以降中国“职业教育运动”之推动者黄炎培、郭秉文、范源濂诸辈发表宣言,指传统教育空疏无用,以“有用”为目标,以“职业教育即是实用主义教育”为号召,追求“谋生”与“谋食”两大功能,倡言“大职业教育主义”。
“谋生”与“谋食”是职业教育之目标,但并非其唯一目标。
职业教育有其特别的专门化特点,因而专业众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职业教育之一种,学前教育固然有其一般性的特征,然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而言,它又与其他类职业教育有着相当的不同之处。
首先,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是身体和智力均尚未成熟之幼儿,也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之道德要求更高,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种道德要求甚至重于专业素质要求。
其次,从另一层面上看,学前教育之教育对象又是学龄前儿童,它所承担之主体任务是为学龄前儿童接受进一步正式学科教育做准备,其最终目的是要与非职业教育相衔接。
学前教育此种特殊性,使得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成为国家教育工作重中之重,得到社会普遍高度之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明确指出,要“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亦强调:“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为贯彻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湖南省亦已制定本省之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计划,要求加快普及学前教育。
要完成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之目标,除了依靠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外,广大幼师专科学校、中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师之主要生力军。高水平教师队伍需要科学、专业之培养方案才能造就,而培养方案之核心在于课程,课程质量又主要通过教材来体现。原有学前教育专业教材理念落后、体系陈旧、知识老化,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学前教育发展之要求。教材问题业已成为制约幼儿师范教育培养目标实现之瓶颈。
正是在国家教育改革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大背景下,湖南大学出版社精心组织,严格依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编写出一套体现湖湘本土特色、符合“保教”结合理念、反映课程改革新成果之学前教育专业新课标“十二五”规划教材。
相信本套教材之出版,不仅能促进湖南省学前教育科研和教学水平迅速提高,提升湖南省学前教育界在全国之地位,还有望培养出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理论厚实、专业技能娴熟之幼师人才,从而早日实现普及学前教育之目标。
《幼师口语(第四版)》:
第一节 幼师教学口语的特点与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帮助幼儿体会情绪情感,建立集体意识,养成遵守集体活动常规的习惯,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等各方面和谐发展,所以幼儿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教学口语。
一、什么是幼师教学口语
幼儿教师教学口语是教师为了达到教育教学目标,组织幼儿进行教学活动时使用的语言。
教学口语是教师指导和鼓励幼儿学习、引导幼儿探索和表达的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教师传递知识技能、表达情绪情感的手段。教学口语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成果。”名师的课堂教学之所以令人拍案叫绝,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的语言表达充满了神奇的魅力,他们的语言在平实中蕴涵道理,用浅显诠释深奥。而作为幼儿园教师,也应该依据不同年龄孩子的身心特点,合理调整使用教学口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被幼儿喜爱和接受,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二、幼师教学口语的特点
因受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与完成主要依靠教师的语言,教师教学口语的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幼师教学口语具有四大特点。
(一)规范性
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的第一媒介便是教师的教学口语,所以,幼师使用的教学语言必须规范。这种规范既表现在形式上,也反映在内容上,包括语音标准,即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要求语法词汇规范,用词准确,如不用“车车”“滴滴”“饭饭”“尿尿”之类的词语;具有条理性,同时还要讲究文明礼貌。
(二)启发性
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注重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学习,在游戏中归纳、总结,所以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幼儿获得的经验不只是通过教师的口头传授而得,还要经过自己思考、总结、探索和发现。幼儿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幼儿教师教学口语要引导幼儿去探索和发现,启迪幼儿去思考,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三种语言来启发幼儿:启迪语;暗示语,即用含蓄委婉的方式如讲故事、说笑话等来表达意思;激励语,主要是运用赞美、表扬等言语方式。
(三)艺术性
教学口语注重语言的美感,强调表达过程中语调、节奏、音色的变化。虽然幼儿年龄小,不能理解太深奥的道理,但幼儿教师要努力把复杂的事情、深奥的道理表述得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解,生动有趣的描述,充满神秘感的提问,亲切而深情的启发,能够激发幼儿身临其境地想象美好的画面,体会生活的乐趣,感受人间的真情,使幼儿在美的享受中不知不觉地走进知识的殿堂。那么如何增加语言的艺术性呢?第一,词汇要丰富。首先描述要细致具体,如描绘出事物的外形的大小、颜色,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经过、结果等等。其次要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再次善于使用拟声词、叠声词。第二,表情要丰富。第三,语气语调具有诱导性。第四,姿态要有活力。
(四)教育性
教学口语承载着知识传递、情感熏陶、习惯养成、能力培养等教育任务。在传达知识信息的同时,要能够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诱导幼儿的求知欲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因此,幼儿园集体教学的三大任务——知识技能、情绪情感、社会交往的教育目标的实现,与教学口语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