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缸说道》是一本修身养性文化读物。作者李洋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收藏烟灰缸,近三十年来,无论去过多少个国家,无论生活发生哪些变故,始终没有放弃对烟灰缸的收藏,目前已收藏了世界各国烟灰缸数千余个,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缸缸说道》图文并茂,作者用一个个奇特故事相连接,把一件件精美藏品展示在读者面前。
我的所爱,我的疯狂
我收藏烟灰缸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
近三十年来,无论去过多少个国家,无论生活发生哪些变故,我始终没有放弃对烟灰缸的收藏。烟灰缸是我的所爱,我为烟灰缸而疯狂。
像大多数烟民那样,我早先买的烟灰缸,仅仅为了弹烟灰和放烟蒂,如果没记错,我的“收藏处女作”是一只带有广告色彩的烟灰缸。那个时候,我作为广告公司的编导为一个设计院拍摄专题片,因为我抽烟,院领导送给我一只崭新的烟灰缸。它的造型颇为别致,中心是带有烟托的烟灰池,外围是微型轮胎,散发着浓浓的橡胶味。它实在太新,我舍不得用,就放在组合柜里当装饰品。有一天,女友小蓓跟我说,很多人都在收藏邮票和钱币,咱们可以收藏烟灰缸呀。从那天开始到90年代初期我们去欧洲之前,已经有了几十个烟灰缸,可谓初具规模。
我的发小——收藏界的重量级人物片儿白(白明)曾经跟我说,所谓收藏,无非围绕着“收、藏、鉴、赏”四个字,把这四个字琢磨透了,你的收藏就能逐渐形成气候。我赞同他的观点,看似简单的程序,却是收藏的真谛。
在收藏界,烟灰缸被称为“杂项”或“偏门”藏品,远不如古陶瓷、老家具和名人字画那样“热门”,可恰恰如此,烟灰缸的收藏才有无穷的潜质。收藏烟灰缸,不像收藏古代名窑的花瓶或大画家的墨迹,要花费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心血去“淘宝”,暂且不说花多少钱,“打眼”的事情却屡见不鲜。从这个角度讲,烟灰缸的收藏风险几乎是零,而它们的升值效益却在不知不觉中体现出来。
随着全世界的收藏热潮此起彼伏,随着全人类“吸烟有害健康”的呼声日益高涨,相信有一天,烟灰缸收藏者的队伍会声势浩大、遍布全球,到了那个时候,烟灰缸存在的最大价值或许就是收藏。
李洋,1959年5月在北京出生的山东人,旅澳华裔影视剧演员、编导、制片人。ozliyang@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