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发展总是跌宕起伏。本书运用大量史实和案例,对大学的历程进行了考察和总结,呈现和提示了大学兴起和衰落的基本特征和历史规律,并从内外部力量以及变革等视角深度解析了大学兴衰的影响因素。本书可为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推动中国大学在世界的崛起提供参照和借鉴。
本书揭示了大学兴起和衰落的基本特征和历史规律,可为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推动中国大学在世界的崛起提供参照和供鉴。
代序
创新时代的大学使命
邱勇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创新时代。科技创新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个创新无所不在的时代。十多年前,人们认为创新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而且是少数发达国家。现在,知识传播、信息传递、人才交流更加频繁,创新成本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创新的行列。面对层出不穷的创新需求,创新与学习越发变得相互交融、不可分割,创新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新知识、新理论、新文化提供有力支撑。
这是一个创新区域和集群效应凸显的时代。区域创新与集群创新的作用越发明显,而区域性创新中心往往又跟周边的大学紧密相连。比如,美国128号公路地区有MIT、硅谷旁边有斯坦福大学,日本筑波科学城内有筑波大学,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基地旁边有班加罗尔大学,中国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周边有新竹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
这是一个交叉领域涌现创新的时代。学科交叉激发创新灵感,学科交叉往往能催生新的重大创新。大学是学科交叉、跨领域合作的汇聚点。如果说交叉是创新的种子,那大学就是育种的丰腴土壤。
这是一个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的时代。创新的市场导向、需求导向越加明显。大学与企业、区域的合作贯穿创新全过程,甚至改变了大学的科研组织形式。所有大学都意识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益。
创新时代的大学使命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
——真理。人类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是精神,是文化。大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自诞生以来一直保持着对至真、至善、至美的执着追求。大学是守护人类文明进步的希望灯塔。不管什么时代,对愚昧和无知的恐惧、对真理和光明的渴求,永远支持着大学不断前行。
——梦想。创新需要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对梦想的不懈追求才能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大学首先要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大胆设想未来,不断提升描绘梦想、追寻梦想的能力和素质,以理性之光照亮未来之路。
——改革。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大学就要不断变革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养成科学特质、开拓创新思路。大学要反思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也要思考如何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引领。大学要提出新思想、倡导新理念、开发新技术,进而推动社会发展。过去几十年,中国大学的质量和规模都取得了全世界最快的发展速度。随着中国崛起,清华大学和其他中国的大学都肩负着同一个责任,即为社会转型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思想,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发出声音。
(本文摘自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2015年12月14日在亚洲协会香港中心的演讲)
叶赋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教育学博士。
代序/Ⅰ
创新时代的大学使命邱勇
第一章起废兴衰:大学之道/
大学之母今何在?/
大学兴衰之理/
大学的作为与无奈/
随机应变,决胜未来/
第二章大时代与大战略/
在历史的洪流中/
时代变迁与大学兴衰/
不同策略,不同结果/
大变革时代的超前思考与行动/
新时代,“旧”大学/
长盛不衰之谜/
第三章国家的力量:大学与政府/
国家命运与大学的沉浮/
政府作用与大学理想/
新型关系和大学的未来/
第四章大学的价值:金钱的计算/
大学起源的解读/
当大学成为国家的财富/
美国大学的社会“众筹”模式/
向前发展,还是向钱发展?/
大学:为钱而忙/
中国的战略选择/
第五章走出象牙塔:变与不变的选择/
内因与外因:谁更重要/
改革:智慧与勇气的交汇/
“第二现象”与后发优势/
百舸争流,远谋者胜/
第六章谁主沉浮:校长的角色/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管理之道,何为重?/
“功成不必在我”/
校长的挑战/
第七章转型之难之痛/
理想与现实:两只手的较量/
是硬是软:制度同形与文化传统/
火把还是流星:跨越红墙的政治权谋/
改革与阵痛:转型中的组织冲突/
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体系:反思与突破?/
第八章混沌中的未来/
战略决定成败/
大学发展动力学/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迎接大学的丛林时代/
谁来超越美国/
未来,也许没有未来/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