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安娜·卡列宁娜》从宏观到微观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不少前人尚未涉足的领域,如许多容易被读者和评论家忽略的人物等。专著突出了对小说的基本要素——人物形象的分析,其篇幅占整部著作的三分之一以上,抓住了本质性的东西。专著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以作品本身为基础,没有脱离文本所提供的事实而天马行空地去发挥,因而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令人信服。专著对《安娜?卡列宁娜》研究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诸如卷首题词、作品的结构、对主人公形象的看法等,都能表明自己的看法,且能充分论证,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我国广大读者,《安娜?卡列宁娜》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杨正先,教授,1946年7月出生于云南陆良南盘江畔,1969年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980.1981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外国文学,师从王智量教授。先后在云南曲靖师范学院、广东韩山师范学院讲授外围文学等多门课程,2008年8月应聘到广东培正学院至今。发表外国文学研究等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发表于核心刊物或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参编各类教材教参20余种,其巾7种为主编;已出版专著5部:《文化史论断想》(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简明外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语文逻辑知识点》(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托尔斯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m版社2008年版,该书获华夏英才基金资助)、《托尔斯泰散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主持广东省“151”工程项目——“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网站”的建立(2006年通过验收)。
第一章 《安娜·卡列宁娜》的创作及情节
《安娜·卡列宁娜》的创作过程
《安娜·卡列宁娜》的情节
第二章 《安娜·卡列宁娜》的思想意蕴
《安娜·卡列宁娜》:俄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安娜·卡列宁娜》的卷首题词
《安娜·卡列宁娜》的几个家庭
《安娜·卡列宁娜》的妇女观
《安娜·卡列宁娜》的悲剧意识
《安娜·卡列宁娜》的死亡意识
第三章 《安娜·卡列宁娜》的形象体系
安娜的形象
列文的形象
卡列宁的形象
弗龙斯基的形象
奥布隆斯基的形象
多莉的形象
基蒂的形象
谢尔盖的形象
尼古拉的形象
斯维亚日斯基的形象
利季娅伯爵夫人的形象
贝特西公爵夫人的形象
谢廖沙的形象
瓦莲卡的形象
谢尔巴茨基公爵的形象
施塔尔夫人的形象
农民的形象
第四章 《安娜·卡列宁娜》的场面描写
舞会的场面
赛马的场面
安娜病危的场面
列文和农民一道劳动的场面
安娜和弗龙斯基度蜜月的场面
安娜探子的场面
安娜与列文会见的场面
安娜自杀的场面
第五章 《安娜·卡列宁娜》异彩纷呈的艺术
《安娜·卡列宁娜》的眼神描写
《安娜·卡列宁娜》的心理描写
《安娜·卡列宁娜》的意识流
《安娜·卡列宁娜》的梦
《安娜·卡列宁娜》的自然景物描写
《安娜·卡列宁娜》的结构
第六章 《安娜·卡列宁娜》比较研究
安娜与潘金莲比较
安娜和埃玛比较
安娜与阿克西妮亚比较
奥布隆斯基和福斯塔夫比较
第七章 《安娜·卡列宁娜》评论综述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