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科学探究、教学设计、实验创新、信息技术、问题探索五个篇章。科学探究篇介绍了作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所开展的探究性教学以及取得的成果;教学设计和实验创新篇精选典型的教学案例和实验案例,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实验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篇介绍了作者借助校园网、互联网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教学研究中,改变了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问题探索篇主要介绍了作者对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问题、教材中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处理以及高考试题剖析等方面所做的研究。
本书中的内容是作者从已经发表过的文章中精选出来的,涉及科学探究、教学设计、实验研究及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等诸多方面,呈现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可供中学物理教师参考。
前 言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物理教学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我们只有寻找教学规律,认识教学规律,研究教学规律,尊重教学规律,按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才能通过物理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在长期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和研究过程中,本人始终在学习着、实践着、总结着、反思着、创新着,并努力将自己在教学教研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及取得的宝贵经验及时撰写出来,其中发表在《物理教学》《物理通报》《物理教师》《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刊物上的文章有七十余篇。本书中的内容绝大部分是从这些已经发表过的文章中精选出来的,旨在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地探索物理教学规律,同时也与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的同仁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
本书包括探究性教学、课堂教学设计、物理实验创新研究、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及问题探索等方面的内容。
一、探究性教学。科学探究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的物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英美等国家的研究成果也指出21世纪的能力和学习是与科学探究相联系的,所以对物理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研究了探究性学习中几个要素的处理方法,提出了元问题的概念,并介绍了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及课外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些做法。为了更深入地进行探究性教学的研究,我们还将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研究确定为长宁区优秀学科带头人的师训课程开发项目。
二、课堂教学设计。高考新政下,物理学科的课时减少了,学生课后学习物理的时间减少了,如何基于课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物理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本书选择了几个比较典型的教学案例,旨在突出高考新政下如何基于课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基于课标就是用课标的理念去落实课标中规定的学习内容,并达到课标中设定的学习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目标,并将学习目标分解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活动中,使其可实施、可检测、可实现;对教学过程中几个主要活动进行预设目标和达成途径的设计,能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克服教学的随意性,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三、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是物理教学中永恒的主题。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着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本书中介绍的几个物理实验案例,有对实验手段改进带来研究方法的创新,如对动能实验的研究与改进;有对实验工具改进带来的实验仪器的创新,如用HY-6070测电动势和内电阻;还有借助信息技术对实验误差的分析,如体积测量误差引起压强图像变化的研究;等等。
四、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教育领域改变着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教学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本书中高中物理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一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介绍了我们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以校园网为平台的高中物理电子教材,营造了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了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物理教研实践研究一文是我们在高考新政背景下,针对走班制教学的实施而带来区域教研活动难以开展的现状,借助于米美妙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区域教研活动所做的尝试。
另外,本书还介绍了我们对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问题、教材中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处理以及高考试题等方面所进行的研究。
由于自己的学识有限,书中的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敬请各位物理同仁不吝赐教!
徐成华,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高中物理教研员,兼中学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教研员,上海市长宁区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第二期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学员。撰写的文章有70余篇发表在《物理教学》《物理通报》《物理教师》《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