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从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入手,详细讲解*新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方法、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计算机软件维护与维修方法、计算机典型故障检修方法、笔记本电脑维护与维修方法、工程师服务规范等几大主题,并讲述硬件的选购和安装、BIOS参数设置、系统的安装、设备驱动程序的安装和设置,包括主板、CPU、内存、显卡、外设、机箱、电源等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与基本性能参数以及笔记本电脑的分类、结构、升级。全书内容新颖,图文并茂,书中特别对当前计算机*新的硬件技术、数据恢复原理和数据恢复技术、*新的产品和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面向实践与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维修人员和广大计算机爱好者的参考用书,还可作为社会培训班的教材。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本书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从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入手,详细讲解*新计算机基硬件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方法、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计算机软件维护与维修方法、计算机典型故障检修方法、笔记本电脑维护与维修方法、工程师服务规范等几大主题,并讲述硬件的选购和安装、bios参数设置、系统的安装、设备驱动程序的安装和设置
本书力图通过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的综合案例,加入联想集团的阳光服务规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更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机思维能力。
本书的特点如下。
(1) 本书采用任务驱动、案例引导的写作方式,从工作过程出发、从项目出发,以现代办公应用为主线,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四部分内容展开。突破以知识点的层次递进为理论体系的传统模式,将职业工作过程系统化,全书以工作过程为基础,按照工作工程来组织和讲解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 本书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将案例适当拆分、知识点科学分类来介绍。考虑到因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而给教师授课带来的困扰,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将内容划分为多个任务,每一个任务又划分为多个子任务。以“做”为中心,“教”和“学”都围绕“做”展开,在学中做,做中学,从而完成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实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
(3) 本书体例采用项目、任务形式。每一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教学内容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学习。学生能够通过项目学习,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本书每一个项目都基于企业工作过程,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
(4) 本书采用项目任务式,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每个项目中的任务。本书的讲解通俗易懂,让学生易学、乐学,在宽松的环境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5) 全书紧跟行业技能发展。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本书着重于当前主流知识技能和新技术的讲解,与行业联系密切,使所有内容紧跟行业技术的发展。
本书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实现有效教学,可提高教学的效率及效果。本书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结构,将各知识点与操作技能恰当地融入各个项目的任务中,突出了现代职业产教融合的特征。
本书由多年负责联想学院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企业工程师、任课教师共同编写,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孙加军、贾如春以及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帅任主编,并负责本书的规划及统稿;四川长江职业学院金志雄、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周青政任副主编。另外,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李鑫、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映红、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孙丹、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王春莲也一起参与了本书的编写。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维修人员和广大计算机爱好者的参考用书,还可作为社会培训班的教材。
由于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迅猛,所以书中有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7年4月
项目1初识计算机1
任务1.1认识计算机的历史1
1.1.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
1.1.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4
1.1.3计算机的主要分类5
1.1.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7
任务1.2了解计算机原理8
1.2.1冯·诺依曼设计思想9
1.2.2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10
1.2.3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理论构成11
任务1.3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2
1.3.1硬件系统的组成12
1.3.2软件系统的概述16
1.3.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7
1.3.4检测计算机硬件信息17
综合实训通过互联网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技术
发展趋势19
项目2选购计算机硬件21
任务2.1认识及选购中央处理器CPU21
2.1.1CPU发展历程21
2.1.2CPU产品系列23
2.1.3CPU的性能指标26
2.1.4主流CPU介绍28
任务2.2认识及选购内存29
2.2.1内存发展概述29
2.2.2存储器的分类与作用31
2.2.3内存的构成和性能指标32
2.2.4内存条的结构32
2.2.5双通道/三通道/四通道内存33
2.2.6内存选购指南34任务2.3了解及选购主板35
2.3.1主板的插槽和接口36
2.3.2主板芯片组37
2.3.3主流主板介绍38
2.3.4选购主板39
任务2.4了解及选购机箱和电源41
2.4.1机箱的分类41
2.4.2常见的立式机箱42
2.4.3电源的发展43
2.4.4选购机箱及电源44
综合实训通过互联网了解当前计算机的主流配置信息及价格45
项目3了解计算机的外部设备46
任务3.1认识及选购显卡、声卡与显示器46
3.1.1显卡的结构46
3.1.2显卡的性能指标49
3.1.3显卡的选购及主流产品介绍49
3.1.4声卡的发展54
3.1.5声卡的类型55
3.1.6声卡的组成结构55
3.1.7声卡的工作原理56
3.1.8声卡的技术指标56
3.1.9声卡的选购56
3.1.10显示器57
任务3.2了解计算机外存储器59
3.2.1硬盘的发展60
3.2.2硬盘的结构61
3.2.3硬盘的性能指标62
3.2.4硬盘技术参数指标63
3.2.5固态硬盘64
3.2.6选购硬盘指南66
3.2.7硬盘选购及主流产品介绍67
任务3.3光盘驱动器69
3.3.1光盘的发展及分类70
3.3.2光盘的组成结构71
3.3.3光盘驱动器结构72
3.3.4光盘读取/存储技术72
3.3.5DVDROM光驱的选购73
3.3.6光存储系统74
3.3.7虚拟光驱与光盘刻录74
任务3.4认识及选购移动存储器75
3.4.1移动存储器76
3.4.2移动硬盘77
3.4.3U盘77
3.4.4存储卡78
3.4.5读卡器79
任务3.5了解计算机的其他外部设备80
3.5.1键盘80
3.5.2鼠标83
3.5.3扫描仪85
3.5.4麦克风87
3.5.5摄像头89
项目4组装计算机硬件系统92
任务4.1完成计算机配置方案设计92
任务4.2计算机硬件组装95
综合实训计算机整机的组装102
项目5BIOS设置104
任务5.1BIOS的工作原理104
任务5.2进行BIOS相关设置108
综合实训BIOS的设置与清除141
项目6硬盘分区与格式化143
任务6.1了解硬盘分区的基础知识143
任务6.2用不同的方法对硬盘进行分区147
综合实训计算机整机的组装157
项目7安装操作系统及常用软件159
任务7.1安装单操作系统159
7.1.1操作系统的概念及系统的版本159
7.1.2用常规方法安装Windows 7系统162
7.1.3用Ghost还原的方法安装Windows 7系统173
任务7.2安装多操作系统178
7.2.1一台计算机上安装多操作系统的三种方式178
7.2.2安装Windows 7系统的推荐配置181
7.2.3Ubuntu系统简介182
任务7.3安装驱动程序186
7.3.1什么是驱动程序186
7.3.2查看驱动程序安装情况187
7.3.3利用驱动程序光盘安装驱动190
7.3.4从官方网站下载并安装驱动程序191
任务7.4常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194
7.4.1安装简单的应用软件195
7.4.2安装复杂专用软件198
7.4.3卸载软件203
项目8计算机常见故障及处理208
任务8.1计算机故障的检测与定位方法208
任务8.2计算机主要配件故障分析213
任务8.3计算机软件故障的排除与数据恢复221
项目9计算机安全防护226
任务9.1安装使用杀毒软件和安全工具226
9.1.1防范病毒、木马与黑客226
9.1.2安装使用杀毒工具236
9.1.3安装使用安全工具237
任务9.2系统密码的设置与破解238
任务9.3简单数据恢复245
9.3.1数据恢复的原理246
9.3.2数据恢复的种类247
9.3.3数据恢复的方法248
9.3.4使用Easyrecovery软件进行数据恢复实战249
9.3.5常用的防止数据丢失的方法249
任务9.4系统备份252
9.4.1基本概念253
9.4.2系统备份方法253
项目10笔记本电脑的使用与维护265
任务10.1认识笔记本电脑265
任务10.2笔记本电脑的组成及其性能268
10.2.1笔记本电脑的组成及其性能269
10.2.2笔记本电脑的常见品牌273
10.2.3笔记本电脑的维护273
10.2.4笔记本电脑硬件故障的维修274
10.2.5笔记本电脑维修指导原则274
项目11注册表277
任务11.1认识注册表277
11.1.1注册表的基本知识277
11.1.2注册表的备份和恢复278
11.1.3注册表的逻辑结构281
任务11.2使用注册表282
11.2.1注册表的基本操作与操作脚本283
11.2.2注册表分析288
任务11.3注册表的安全操作294
11.3.1注册表安全294
11.3.2注册表相关软件298
11.3.3注册表编程与控制台命令301
项目12硬件故障案例304
任务12.1计算机基本故障处理304
12.1.1主板故障304
12.1.2BIOS自检和开机故障307
12.1.3声卡故障310
12.1.4显卡故障312
12.1.5硬盘故障314
12.1.6内存故障317
任务12.2计算机外围设备的故障处理319
12.2.1光驱故障320
12.2.2鼠标故障321
12.2.3键盘故障321
12.2.4打印机故障322
12.2.5显示器故障323
12.2.6计算机重启故障324
项目13计算机维修服务规范326
任务13.1计算机维修方法326
13.1.1微型计算机故障分类326
13.1.2计算机维修的基本原则及方法330
任务13.2计算机维修技术规范333
任务13.3计算机维修客户服务规范342
参考文献347
项目1初识计算机项目1初识计算机
任务1.1认识计算机的历史
学习目标
当前,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它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在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在深入学习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技术之前,有必要知晓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应用领域、分类和发展趋势。本任务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些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任务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了解计算机的主要分类。
掌握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任务描述
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到最新的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虽然只有70多年,但其飞速发展的速度和广泛应用的广度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是思维方式,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大的发明。为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组装和维护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必要对其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主要分类、发展趋势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开始介绍计算机的这些基础知识。
相关知识
1.1.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为了实现计算,人类使用了很多辅助工具,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从“结绳记事”中的绳结到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器等,人类从未停止对计算工具的研制和改进。1889年,美国科学家赫尔曼·何乐礼研制出以电力为基础的电动制表机,用于存储计算资料。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制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20世纪40年代,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计算精度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计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应用的需要,随着计算理论、电子学、自动控制技术等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应运而生。
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 Computer)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由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约翰·文森特·阿塔纳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和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Clifford Berry)在1937年设计而成,仅能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不可编程,并在1942年成功进行了测试。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图11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
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机)(中文名: 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如图11所示。
ENIAC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长30.48m、宽6m、高2.4m,占地面积约170m2,有30个操作台,重达30t,耗电量150kW,造价48万美元。它包含了17 468只真空管(电子管),7200只晶体二极管,1500个中转,70 000个电阻器,10 000个电容器,1500个继电器,6000多个开关,计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是使用继电器运转的机电式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
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根据其所用电子器件的不同,通常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1937—1954年)
硬件方面,采用真空电子管作为逻辑器件,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或磁鼓、磁芯作为主存储器,用纸带、卡片、磁带作为外部存储器。软件方面,采用机器指令或符号指令来编写程序,只能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其特点是,计算机体积庞大、功耗大、可靠性差、价格昂贵、用法复杂、设备造价高,因此主要用于军事和复杂的科学计算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