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质说2:生命的见证 》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对教育的随想,内容涉及教师是个手艺人、教育与理解、教育与爱、教师阅读等近40个方面。作者以诗化的语言,写下对教育的感悟和见解,既有直觉式的颖悟,也有一针见血的批判。作为教师精神家园的守护人,作者的教育文字一直是广大教师所期待的,本书亦然。
这是张文质老师颇为“自恋”的一本书,一如既往的触及人心,随性而不失深刻。以诗话的语言,将人性的复杂、人的个体性、人生的际遇、命运感等写进对教育的思考中。精警之句俯拾即是,哲思之风扑面而来。这是一本让人心动的书。
编辑推荐篇章:
《你呈现了没有你就可能永远不会见到的“事物”》p31
《倾听站在智慧这一边》p61
《在春天,你不应该责骂孩子》p146
只有教育才能使我如此多愁善感
—— 给一本“哈扎拉尔的书”写的开头
早上醒过来,我总是乐于把自己想象成一只有点肥胖的寄生虫,教育的寄生虫。一种无着落感便油然而生,不是“如果没有教育,我何以为生”,而是“只有教育才能使我如此多愁善感”,这是一棵我生活其中数十年适宜的寄生树,我由此找到了生命的感觉,至少常常是每天醒来后的第一个感觉。我每天的生活,也正是因为这样看似毫无变化的对象感,而使我感到,每天都是要被撕下的一页,活过的一天便很快与之前的任何一天重叠在一起,变成没有面目的过去,这里“时间有一大堆”。
而要在这样一本书中登场的哈扎拉尔说:即使这样,你也要坚持着当你讨论某个问题时,只用“我”,而不说“我们”,你的嘴里更不会冒出“我们老百姓”之类的水泡,“没有什么词能够像‘我们老百姓’这样充满轻蔑、自我践踏的意味了”,“当我听到‘我们老百姓’,我就会对你,呸!”
我大概能理解哈扎拉尔的怒气。因为哈扎拉尔一直是生活在我的文字中的特殊的一个人,你去寻找他时,他不在任何之处,你阅读我的文字之时,便能处处嗅到他的气息。这就是不透明然而真实的存在。
赫塔�6�1米勒是一个乐于讨论独裁、极权、恐惧这类话语的作家,这样的作家都喜欢记录自己的生存境遇,并作漫游式联想,因为她很长时间生活在非常态之中。所谓的非常态,解释起来一点也不难,非常态就是让你怎么感觉都不对劲的状态。正因为你始终“未知”,时时有“意外”,所以你只能紧张地顺从这样的“不断发生”,变成了一个积极的被动者,也许哈扎拉尔正是这样的人,他适于进入赫塔�6�1米勒式的视界,当然,他也适于进入任何“被宰制的作家”的文字。
我还要作一个确切的订正,我并不是只在阅读中寻找哈扎拉尔,我还在所有的存在中寻找,因为“哈扎拉尔”很多时候在我的生活和文字中都演化成了一种真诚的裸露状态。他必须看见,注视,倾听,思考,倾诉,作出辨别,停顿,表达自己的喜悦、接纳、理解和“生命的呼吸”,有的人就生活在被阅读和被书写的某一张纸上。
严格说起来,我属于无目的书写者,也就是这样的写作并非经过事前的严格规划,它是把自己的心献给自己的自由分享。我相信这种事仍然在发生。
今天早上我醒来时,已经很迟了,不过我不用急着赶去上课,我“上课”的铃声不在我的房间里响起。作为一个教育的寄生虫,现在我开始阅读、沉思,进入哈扎拉尔的状态。
查看全部↓
张文质 福建省闽侯县人,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长期植根于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的研究,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慢教育思想的提出者。已出版个人著作20余部,其中《教育是慢的艺术》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十年经典之一,《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入选《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之TOP10。
以看自己的方式看世界
001 自序 只有教育才能使我如此多愁善感
003 必须用力去除仇恨和怨恨
005 我们是否只能从忍耐中汲取力量
007 我们首先要用心思考怎样才可能培养正常人
012 “建设性”地从每一个人开始的变革
015 活着不过是对死亡的不断瞻望
016 不断的重复使激情全然丧失
018 以看自己的方式看世界
019 真实的困难
020 谬误和偏见总是以 “合法”的方式大行其道
023 这个世界的新物种:改革虫
027 人漂浮在存在之外
031 你呈现了没有你就可能永远不会见到的“事物”
034 抵达生命或许才是最值得庆幸的事情
036 人生的很多难题靠睡一觉是没有用的,不过睡觉本身却很有益
038 你每天用多少时间倾听自己呢?
040 每次都像初读那样的阅读
042 所谓的诗意常常就是闪烁其词
044 爱是从你身体内部打开的自由的花朵
046 人性是这个世界最朴素、最有耐力的解决之道
048 某些词一直隐蔽地与恐惧联系在一起
- -
爱是从你身体内部打开的自由的花朵
倾听站在智慧这一边
053 我的看家本领是耐心而能坚持
055 一个人越老越应该“老不正经”
057 真正的愚昧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愚昧
059 这是你必须接受的世界,而不是你愿意在的世界
061 倾听站在智慧这一边
063 所谓的自由,也是我们对更积极生活的一种想象
065 真正流逝的是时间,而不是权力者的声音
- -
生命中最难以医治的就是深深的忧伤
这一生最幸运的事就是和诗的相遇
067 有的人一生都在渴望着爱情,“爱是为了失去爱”
070 童年成长不好的人,往往一生都在自责和感叹
072 在书桌前、讲台上做着白日梦的多余人
077 我们生活在一个“真的”荒诞的世界上
079 “泪水的教育学”
081 旧词总是更值得信赖
085 “我一向致力于减少沉重感”
087 成功恰恰可能是“努力追求”所得到的最坏的后果
092 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有力地向前跃动
096 任何一个人的命运之中都包含了无尽的弹性
098 生命中最难以医治的就是深深的忧伤
102 把爱恋都投注在静默之中
104 通过可靠的字迹,我们将要与自己相遇
109 “活着的痛苦,必须用欢乐来刺痛”
113 重读一本书,是为了对这本书做简单的送别
116 我仍喜爱做一个手工艺人
- -
未来多么遥远,同时又是时常开在眼前的花朵
119 这一生最幸运的事就是和诗的相遇
121 有时一言不发,有时又滔滔不绝
123 当我们谈论教育时,我们在谈论些什么
125 教育是身心必需的成长,非亲力亲为不可
127 需要在“共生、共存、共有”的状态中,思考教育之路
130 所有的字迹都是遗嘱的一部分
133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命运却是给没准备的人的”
139 所有的陈述,只要发自心底,总有一点忏悔的意味
141 我只是和自己谈谈
143 一个人越是热衷于纸面的生活,越是不可能对“改变”有太大的热情
146 在春天,你最不应该责骂孩子
148 映现在美好文字中的是我们的各种情感和遭遇
150 我是一个有思想的寄生虫
152 阅读意味着对生命的某种怜惜
155 对我们所期待的变化,一定是需要有人承担责任的
158 放慢生命的脚步,感受重新到来的甘甜
166 未来多么遥远,同时又是时常开在眼前的花朵
175 附录 唇舌的授权:上个世纪的教育记录(12则)
查看全部↓
你呈现了没有你就可能永远不会见到的“事物”
1
哈扎拉尔说,一个人越是盯着一处看,越是难以看到任何希望。哈扎拉尔这样说,还隐藏了一层意思在里面:如同每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你越是盯着看,越是难以看到任何希望。我们所从事的“伟业”,往往由此而成为一种失望与无望。
2
我倒是从这貌似悲切的见解之中,看到了事物的常态,为我们所忽视的某种内在性。所谓的希望总是过于轻浮、热切、一厢情愿,在希望之中所寄寓的更多的不就是自我恐惧吗?有些特别需要人的见识与心智的职业,所产生的失败肯定会直透人的心灵,成为难以修复的疼痛。而我们又几乎根本无法走出,终日只能盯着一处看。我们被派定要做无望的人。
3
只有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又如同得到神助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电影导演罗勃�6�1布列松说过类似的话: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你做得又是最好,这就是灵感。)
4
有时我想到具体的教育、课堂。所谓好教师,就是如果没有你,这个课堂永远不会是这样子。你呈现了没有你就可能永远不会见到的“事物”。
5
你从孩子那里获得的光,使孩子的光变得更明亮。
6
“不美化、不丑化”,你使孩子身上的光既是自己的,又是自然的一部分。
7
你需要忘掉自己,这样你才能忘掉利益、成功、意识形态、国家,所有的老男人,愚蠢的大妈,所有的鸡零狗碎、蝇营狗苟,所有的变态狂、假大空、伪道学。你的课堂一定要从“死的影像过渡到生的影像”,你要竭尽全力使空气中开出生的花来。
8
你的课堂不是让人接受知识和训斥的,而是,所有的人都和你一样完全投入其中,忘了自己。
9
哈扎拉尔说,我们的悲剧不在于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而是我们始终都在算计着得失。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