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第4版)/高等学校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列教材
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个部分,共11章。其中,上篇是财政篇,包括导言,财政概述,财政支出,财政收入,政府预算和财政政策;下篇是税收篇,包括税收概述,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税收征收管理。
《财政与税收(第4版)/高等学校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列教材》内容新颖,体例规范,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可读性,适合在经济、管理领域内学习和研究的师生及从业人员选用。
《财政与税收》在阐述公共财政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税收制度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揭示公共财政活动的基本规律,分析财政活动与税收行为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探讨政府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以及政府经济活动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在关系。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市场作为分析起点,以市场经济与政府经济的内在关系作为主线,探讨政府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着重研究宏观经济领域内的政府相关行为,如公共财政、财政职能、国债、政府预算、税收制度设计、税收政策制定等。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吸收财政税收理论的优秀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对中国税收制度的新研究成果和新的税收政策进行阐述。
本书具有理论系统性、内容前瞻性和操作可读性的特点,自2008年4月第1版出版以来,被国内不少大专院校、本科高校选为财政与税收课程的教材,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许多教师和学生在使用中对本书结构、内容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使我们受益匪浅,同时也激励我们对本书进行进一步完善,以不辜负使用者对本书的厚爱和良好的期望。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新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借鉴了相关专著和论文中的一些观点和素材,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书配有教学课件和相关的教学资源,有需要的读者可以从网站http://www.bjtup.com.cn下载或与cbsld@jg.bjtu.edu.cn联系。
由于能力有限,书中可能存在不足与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上篇 财政篇
第1章 导言
1.1 财政与税收的研究对象
1.2 财政与税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 财政与税收的思想发展和理论形成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财政概述
2.1 财政与财政模式
2.2 财政职能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财政支出
3.1 财政支出概述
3.2 购买性支出
3.3 转移性支出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财政收入
4.1 财政收入概述
4.2 公债收入
4.3 其他收入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政府预算
5.1 政府预算概述
5.2 政府预算管理职权
5.3 政府预算组织程序
5.4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复习思考题
第6章 财政政策
6.1 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
6.2 财政政策工具和类型
6.3 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
6.4 我国财政政策实践
复习思考题
下篇 税收篇
第7章 税收概述
7.1 税收的概念和分类
7.2 税收原则
7.3 税收制度要素
7.4 税收负担与归宿
复习思考题
第8章 商品税
8.1 商品税概述
8.2 增值税
8.3 消费税
8.4 关税
复习思考题
计算题
第9章 所得税
9.1 所得税概述
9.2 企业所得税
9.3 个人所得税
复习思考题
计算题
第10章 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
10.1 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概述
10.2 房产税
10.3 车船税
10.4 契税
10.5 资源税
10.6 土地增值税
10.7 城镇土地使用税
10.8 耕地占用税
10.9 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
10.10 印花税
10.11 船舶吨税
10.12 车辆购置税
10.13 烟叶税
复习思考题
计算题
第11章 税收征收管理
11.1 税收征收管理概述
11.2 税务管理
11.3 税款征收
11.4 税务检查
11.5 税务行政复议
11.6 税收法律责任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题
参考文献
《财政与税收(第4版)/高等学校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列教材》:
1.3财政与税收的思想发展和理论形成
财政与税收既属于经济范畴,也属于历史范畴。若从经济范畴角度看待财政与税收,它的存在是以整个社会经济为前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从历史范畴角度讨论财政与税收,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与国家或政府的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相依存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政府职能的变化等,都会使财政与税收活动的内容、范围等发生变化和发展。
1.西方财政与税收的思想发展和理论形成
西方财政与税收的思想发展和理论形成有几个重要的阶段。
(1)传统财政与税收的思想发展和理论形成
一是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的财政与税收思想和理论。重商主义萌芽于15世纪初,到17世纪达到极盛。它是从流通领域出发考察社会生产方式,认为国家经济政策和活动的目的是获取货币,主张实行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政府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换回更多的金银,积累货币财富。重农学派形成于18世纪的法国,它把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农业生产,认为农业是物质财富的真正源泉。在财政与税收方面,主张实行“单一的土地税”,并由占有“纯产品”的地主承担全部税负,取消其他课税,同时反对行会限制和国家干预经济,提倡减轻人头税负担,反对包税制的征收制度。
二是古典经济学派的财政与税收思想和理论。古典经济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理论体系。以威廉·配第1662年的《赋税论》为产生标志,而以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主要理论代表①,又以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为终结。
三是历史学派的财政与税收思想和理论。历史学派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它反对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强调国家活动的生产性,主张扩大财政职能和财政收支,主张国家干预社会生活。1872年的阿道夫·瓦格纳出版的《财政学》对各国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四是新古典学派的财政与税收思想和理论。新古典学派是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把边际效用理论和当时经济学的一些其他理论融合,建立了一个以均衡价格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马歇尔把价格理论运用于财政学,用私人经济的市场运行的局部均衡分析法,分析了税收与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并用消费剩余来分析税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损失,提出了税收中性理论。1902年,庇古出版《福利经济学》一书,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重视财政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1928年,庇古出版《公共财政研究》-书,对税收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阐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