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恢复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中前进,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完成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预期目标。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回升;制造业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平稳有序且并未过度;外需有逐步企稳迹象。特别是,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战略的关键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理性认识我国创新繁荣与创新泡沫并存的阶段性特征?如何深刻理解技术引进放缓和创新加速发展并存的背后逻辑?如何成功跨越“中等技术陷阱”?本书基于技术学习理论、演化经济学理论、罗斯托模型等经典理论,结合中国实践,构建创新阶梯模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通过剖析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的互动演化,尝试揭开这些迷雾,寻找中国技术创新之路。
本书针对绿色金融资源配置如何助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以及相关的微观路径如碳排放权交易是否有助于电力企业绩效的提升、绿色金融如何赋能我国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碳排放权交易是否有利于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等问题,在对现有研究文献系统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利用理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系列的研究,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在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利用绿色金融资源的配置推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和微观主体的战略转型、经营绩效和投资效率的稳定提升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本书以大数据思维为基础,聚焦海洋经济大数据在海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重点研究大数据在海洋经济领域的应用,并提出应用对策。目前海洋大数据研究和应用主要是海洋自然科学类数据,集中在自然科学研究和防灾减灾、航运交通和海洋渔业等领域。建立海洋大数据平台也是大数据的重要应用。比如美国联邦海洋数据系统、欧洲海洋观测数据网、韩国海洋大数据平台等,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将搜集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提高数据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整合现有相关数据资源,实现各层级数据的综合再利用。我国也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牵头建立了国家海洋
这本书是让?梯若尔的代表作品之一,对产业组织理论产生了革命性影响。让?梯若尔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在产业组织理论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学界的认同。本书中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不仅打破了过去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框架,而且颠覆了传统产业组织依赖单一的市场理念。本书是一本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专业书籍,其中的数学公式较多,对读者有一定的数学功底要求,但是语言方面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本书是对行为经济学领域主要议题全面、严谨的纵览,它对该领域的最新文献、研究、发展和争鸣进行了最新的和批判性的审视。作者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方法,将心理学、进化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纳入讨论。最后,他们考虑了“理性”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我们经常沉溺于“非理性”和自我伤害行为中,以及为什么“非理性“行为有时会对我们有益。本书包含不少关于直觉推断和偏好的扩展材料,以及关于神经经济学及其应用的新材料,同时提供了适时的、全新的、高度热门的案例研究。
本书以培养工程师的经济效益观念和经济评价能力为目的,系统介绍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具体包括现金流量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经济评价方法、投资方案比选、工程项目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工程项目财务评价、公共项目的经济分析、设备更新的经济评价、价值工程等内容。
全球各经济体发展至当前阶段,传统宏观经济增长理论已经无法较好地解释现实经济中出现的问题。首先,本研究试图从需求有限性即需求饱和的概念出发深入探究这一重大因素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的变化,包括探究需求有限性如何决定产业周期发展,模拟出需求未饱和以及需求未饱和至需求饱和的经济变化动态过程并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在"有限需求"理论模型框架下讨论了不同的技术进步(横向与纵向技术进步)对产业周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最后,结合数据分析收入不平等对扩大内需的抑制效应,并揭示了收入不平等、需求有限性与
在本书中,作者从自己和女儿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对话出发,展现成年人和孩子看待问题的不同思维方式,并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经济学逻辑,获得对于经济学、价值观以及人生的意义的全新启发。 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打破认知囚笼,让我们不再轻信所谓一成不变的定论,也不再不假思索地质疑那些看起来难以理解的另类现象。 即便你毫无经济学背景,也可以在轻松又充满惊喜的阅读中获得启发,洞悉经济学常识,修正偏见,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世界,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和决策。
长期以来,预期及其经济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经济主体依据动态调整的前瞻性预期做出经济决策,这些决策加总为宏观经济运行;而宏观调控的传导在根源上就是使经济主体形成新的预期并调整其经济决策,进一步带来宏观经济的改变。因此,经济主体的经济预期直接决定了宏观经济的未来走向和宏观调控的成效。面向预期及其对宏观调控影响的理论前沿发展和重要现实意义,本书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依托自身的研究基础和数据基础,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围绕经济预期理论、中国经济预期、预期的经济影响和预期管理理论进行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