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四旋翼飞行器自适应控制的先进设计方法,是作者多年来从事飞行器控制科研工作的结晶,同时融入了作者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本书以四旋翼飞行器的自适应控制为论述对象,共包括7章,分别针对四旋翼飞行器姿态镇定和跟踪问题,研究有限时间或固定时间自适应姿态控制策略,实现系统状态和跟踪误差的有限时间或固定时间收敛。本书各部分内容及具体方案满足科学研究的层层递进关系,内容既有所侧重又能够把握好内在统一,使得研究方案与关键技术之间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本书从航空发动机外场机务与维修工程的需要出发,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的常见故障模式及航空发动机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工作中实际应用的各种诊断方法,包括高速旋转机械普遍应用的振动诊断方法,仅用于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的指印图分析方法、趋势图分析方法,对于机械设备状态监控及诊断非常有效的滑油油样分析方法,以及模糊诊断方法等。本书适合作为航空动力工程及航空机械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对于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的科研人员和从事维护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本书系统介绍助推滑翔高超声速飞行器弹道规划与制导理论及方法,重点围绕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具备的复杂多约束性、强机动性、强不确定性、高动态性等特点,按照助推段、滑翔段和下压段三个飞行阶段展开弹道规划与制导问题研究。
可靠性是评价产品质量好坏、评价产品寿命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军事科技水平和工程复杂度的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建模与分析显得愈加重要。现代工程系统正在朝着大型化、复杂化的方式演变。PMS作为现代工程系统的描述工具,也存在着模型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发展趋势。本书提出一种分析大型可修PMS的理论方法,对于可靠性学者和卫星系统工程师感兴趣的读者,有着重要的国防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书对于大规模系统优化与调度研究学者、可靠性分析与计算学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书是研究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气动热力机械控制机制和设计方法的专著。本书以涡桨发动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为目标,系统介绍单轴、双轴涡桨发动机气动热力学部件级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建模方法及其线性化方法,以及涡桨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时域、频域设计方法,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螺旋桨、涡桨发动机、液压机械执行机构的数学模型建立,双轴涡桨发动机液压机械式燃油控制、变距调速控制,单轴涡桨发动机数字式控制计划、防喘控制、执行机构小闭环根轨迹设计、转速闭环频域回路成型设计,双轴涡桨发动机数字式控制方案设计、双回
本书顺应新工科的时代要求,围绕航空航天结构一体化概率分析及优化设计工程背景,结合智能设计、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着重介绍多学科多目标动态可靠性与灵敏度分析的先进代理模型理论与方法,以及基于不同目标的可靠性优化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航空航天复杂结构可靠性设计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基于加权代理模型法的复杂结构动态概率分析方法、基于混合代理模型法的复杂结构动态概率分析方法、基于移动代理模型法的复杂结构动态概率分析方法、基于分解协调代理模型法的复杂结构动态协同概率分析方法、基于智能建模的复杂结构嵌套目标概率分析
本书以项目为载体介绍了通过数值仿真实验研究飞行力学相关问题的方法, 内容涉及: 铅垂面内的无控弹道计算和无控弹道散布研究 ; 铅垂面内弹道设计与成形控制 ; 六自由度无控弹道解算及散布分析 ; 攻角、侧滑角、速度倾斜角导数的计算 ; 垂直发射导弹方案弹道仿真 ; 英美坐标体系下六自由度无控弹道建模与解算 ; 追踪法、平行接近法、比例导引法和三点法导引弹道 ; 导弹纵向动态特性分析 ; 面对称飞行器侧向动态特性分析 ; 质心移动对飞行器飞行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影响 ; 补偿导弹阻尼不足的方法
进入太空时代以来,空间科学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向上。本书面向 2035年,探讨国际空间科学前沿发展趋势和我国空间科学未来发展策略,深入阐述空间科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的科学意义与战略价值、发展规律与研究特点,系统分析空间科学的发展现状与态势,凝练空间科学的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并提出我国空间科学的优先发展领域和政策建议。
我国高度重视民航业的发展,并将民航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同时对民航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迫切的民航教材需求,《民用航空概论》融入了**实践经验和专业研究成果,引进素质教育理念,通俗易懂、由浅入深地阐述了民用航空的定义与概况、飞机的构造与系统、飞机的基本飞行原理、民航飞机的飞行性能与安全特性、机场、空中交通管理、航空运输企业及其运营管理、民航系统的运行等知识,力求为民航专业学生及民航从业人员提供一个能够提升专业能力和培养民航专业素质的知
本书面向未来高性能航空航天动力装置燃烧室中必将涉及的超临界煤油喷射燃烧技术,进行了概念性阐述和研究现状综述,系统展示和总结了课题组十余年来积累的创新研究成果,内容包括超临界态航空煤油物性、喷射流量特性、蒸发特性、喷射和掺混特性、扩散燃烧基础火焰特性,以及航空煤油超临界喷射数值仿真等。本书的主要特色在于将理论分析计算与试验研究紧密结合,力求突出科学性、新颖性、指导性和实用性,例如: 针对超临界航空煤油物性研究,采用试验测量密度并对计算方法进行修正;针对航空煤油跨临界喷射特征量,采用试验研究结合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