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三代以上飞机为研究对象,以飞机飞行控制基本原理、飞行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基本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典型飞行控制装备的系统形态和功能模态为总体架构进行编写,注重飞行控制理论与系统的协调。全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飞行动力学基础,系统介绍了飞行动力学和飞行力学基础知识、飞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简化、飞机纵向和侧向运动特性分析等内容。第二部分为飞行控制,系统介绍了飞行控制系统的任务和设计目标,飞机的基本飞行性能,飞机电传控制系统改善飞机固有特性、操纵性、机动性、飞行品质及飞行边界控制的基本原理,飞机自
本书针对涡轮叶片本征力学性能,系统地对涡轮叶片小试样解剖方法、涡轮叶片小试样取样编码及硬件管理方法、小试样与标准试样映射关系理论,以及涡轮叶片解剖小试样在叶片蠕变性能评估、叶片剩余寿命评估、叶片排故中的应用等进行研究。全书共8章,涉及不同结构形式涡轮叶片的取样方法、考虑颈缩大变形的小试样单轴拉伸试验数据转化方法、考虑颈缩大变形的小试样单轴蠕变试验数据转化方法、疲劳载荷作用下的小试样与标准试样加载应变的转化关系、涡轮叶片原位取样在结构强度/剩余寿命/排故等领域的应用等内容。
本书围绕舵面传动系统中机构间隙碰撞和控制耦合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全书共7章,涉及含间隙铰链机构碰撞动力学建模理论方法、传动机构和电动舵机动力学建模、舵面传动系统联合仿真建模与动态特性分析、实验验证等。将系统建模理论和应用实例结合,为工程设计初始阶段快速有效完成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提供借鉴。本书可供机械工程和航空航天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编队跟踪控制是无人机集群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民用和军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本书分为9章,内容涵盖绪论、基础知识、系统建模、理论方法与仿真实验等,依托作者团队多年来在编队跟踪控制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总结编队跟踪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在通信受限、网络攻击、切换拓扑等典型约束下的编队跟踪控制架构、协议设计与稳定性分析等内容,给出编队跟踪控制技术的应用案例。
本书梳理了大疆无人机 Mobile SDK V5和上云API的主要功能,结合作者的无人机行业开发经验,详细介绍了无人机移动开发的基本要点,用于开发各类无人机地面端应用程序。本书共8章。第1章介绍行业无人机的开发方案以及大疆SDK的基本体系;第2~4章介绍Mobile SDK和UX SDK开发的基础知识,包括开发环境的搭建、样例程序的基本结构等;第5~7章介绍如何通过Mobile SDK实现无人机的基本控制功能,包括无人机飞行控制、云台相机的基本操作、飞行任务的创建和执行,以及负载控制等;第8章介
本书按照一致性控制、编队控制和合围控制三大模块组织,共计9章。其中第1章为绪论,第2章为预备知识,第3章为一致性控制,第4章至第6章为时变编队控制,第7章至第8章为合围控制,第9章为本书总结。第2章为基础知识部分,主要介绍图论以及相应的数学工具。第3章为飞行器集群系统一致性控制。第4章、介绍了拓扑固定的集群系统编队控制。第5章拓扑切换的集群系统编队控制,主要介绍了有向、无向切换拓扑下的编队控制。等
"本书主要介绍组装、调试一架四旋翼无人机的完整流程,包括组装无人机机架、安装电机和螺旋桨、电池充电保养、安装飞控、飞行前调试,并且在组装、调试过程中依次介绍了飞行原理、动力系统、遥控器、电池、飞控等相关基础知识。本书共分为7章。第1章介绍无人机的基础知识及组装无人机需要做的准备工作;第2章介绍电机、电调、螺旋桨的工作原理和选型安装;第3章介绍无人机遥控器和地面站的相关知识;第4章介绍无人机电池的安全使用和充电保养;第5章介绍飞控及导航、电源检测等模块,并对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因为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其技术复杂性和制造难度极高。本书从飞机起飞原理,到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再到原型机试验以及适航等多方面介绍航空发动机的知识。本书内容简洁,插图精美,特别适合对航空发动机知识感兴趣的青少年读者阅读。
本书介绍风洞设计、建造和服役过程中所涉及关键材料的相关知识。全书共5章:第1章绪论简要介绍了各类风洞的基本原理、结构、风洞试验测试技术及其对材料的基本需求,阐明了风洞材料的定义和内涵,分析了风洞本体材料和风洞试验材料的特点。第2章重点讨论了用于常规风洞的钢结构洞体材料与混凝土洞体材料,简要介绍了用于超高速类风洞与声学风洞这两类特种风洞洞体的材料。第3章围绕风洞动力材料展开,主要介绍了低速风洞风机叶片材料,超声速、高超声速风洞涉及的压力容器材料,以及高超声速风洞的加热器材
本书共8章,以生存救生技能对飞行安全和航空发展的意义为切入点,引出生存救生训练对于飞行员的重要作用,说明了野外急救对于飞行员而言是必须具备的技能。介绍了野外遇险后的定向和联络呼救方法,对生存救生中所需的工具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书中明确了野外生物侵袭防护和野外宿营等野外生存防护训练的方法,介绍了如何在野外环境下尽快找到干净的水源,如何依靠大自然的馈赠补充能量。本书的最后分别对水上自救与互救技能和高空缺氧环境训练进行了系统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