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对公共项目绩效进行科学测度,发现绩效生产中的薄弱环节,进而实现公共项目绩效的最大化与绩效损失的最小化,是公共项目治理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本书基于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PV-GPG理论),试图通过对公共项目绩效损失结构、测度、影响因素以及治理路径的研究,找寻公共价值视角下公共项目绩效损失的测度方法与改进路径。本书在理论上有助于促使公共项目绩效管理回归价值理性,推动PV-GPG理论的落地与深化,进而完善公共项目绩效评估与治理理论;在实践中有助于促使政府将公共项目的关注焦点从
本书以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为指导,在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各种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作者认为本书试图打通各条崎岖小路,为生活中各种真实的场景建立丰富的多学科索引。但是,本书不试图寻找普遍规律或构建估值模型,却能在本书里建立了一个类似报价系统的框架,帮助读者理解经济现象的同时理解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 这本书仅仅就是建立了各种经济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些现象在金融学领域,有些在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还有些在口口相传的田野调查和风言风语中,把这些东西融合在一起,将其视为一场全社会参与的集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很难用乐观或者悲观这样简单的二分法来形容。变化的方向需要探索,应对变化的所需要的韧性需要去培养。创造全新的做事方式是一种塑造的过程。本书聚焦企业家与商业领域,从理解全球经济结构性问题的角度,探讨了企业管理应该具备的新思维,同时为普通人理解和认识世界经济的变化提供新的思路,以期使每个个体都能在多变的世界里更好地前瞻未来、做好准备。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企业家与商业、理解全球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管理新思维以及思考和评论,作者从多元的角度为读者剖析了巨变时代如果重塑自身与社会相
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是国有企业贯彻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重要体现。然而,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落地?国有企业参与数字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在哪?在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程中,如何体现国有企业的价值定位?国有企业如何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国企”的具体路径选择是怎样的。国有企业如何发挥海量生产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本报告基于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理论逻辑,讨论了分类改革下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路径和政策选择,利用上市国有企业公开披露的数
本书由“基础理论研究,理论应用研究,应用对策研究”三部分构成。一是基础理论研究,围绕‘智能 ’时代现行文化产业体系的变革挑战与理论重塑展开,从变革挑战与理论构建维度,基于内涵、机理与标准的理论建构,从国内与国际维度进行双重参照与体系重塑。二是理论应用研究,围绕当下中国区块链领域发展的技术与制度协同优势,开展区块链技术主导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研究。三是应用对策研究,在前面研究内容基础上重点建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治理能力”,从智能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根源上提升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治理水平,并对现代文化产
本书立足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高度,旨在通过编制、研究国家整体与居民、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及中央银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对外部门等资产负债表,并结合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体制性、结构性特征,系统分析中国经济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的特点与轨迹,客观评估各种短期与中长期经济运行和债务、金融风险。在科学估算各类数据的基础上,初步对中国国家及部门资产负债表进行剖析,并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当前中国面临的发展可持续性、政府转型、地方债务、福利改革、金融系统开放与稳定性等一系列重大
拉凯什·V.沃赫拉(Rakesh V. Vohra)在本书中为学习和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进路。他逆转了传统的主题排列顺序,先从数学上比较简单的主题开始讨论,再逐步过渡到比较复杂的主题。《价格与数量》先从垄断问题入手,因为它只需要用到单变量微积分(而不是多变量微积分),从而有利于要求学生明确而专一地关注作为经济学理论核心的基本权衡,即,如何看待单位利润(或利润空间)和成交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做出取舍。接着讨论的主题是不完全竞争及其与垄断的对比,同时引入了纳什均衡的概念。直到全书的倒数第二
本书提出了并证明了一个一般性的量化分析方法——称为“等效率原则”。本书共分七章,主要贡献有两方面:第一,以等效率原则为工具,找到了瓦尔拉斯方程的唯一解;给出了一般均衡和纳什均衡的新证明(不采用不动点定理);厘清了一般均衡和纳什均衡的理论联系。在此基础上证明了等效率原则与一般均衡和纳什均衡)的等价性。第二,本书通过逻辑分析和数学推导,证明了等效率原则与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公式、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泽尔腾的公平奖励组合在公式数学形式和内容的一致性。在上述两方面工作
新结构经济学是林毅夫教授首倡的、总结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及转型实践经验的经济学自主理论创新。为助力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北京大学自2020年起开设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并由林毅夫教授亲自小班授课。本书是林毅夫与首届实验班9位学生关于学问之道的研习交流实录。全书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林毅夫教授寄语;第二部分为林毅夫教授对学生学习心得与提问的批注和解答;第三部分为林毅夫教授与学生在每月午餐会上的交流;第四部分为微信群内的专题讨论。 本书充分体现了林毅夫教授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贯穿了林教授所倡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