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海洋创新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国家海洋创新指数,客观分析了我国海洋创新现状与发展趋势,定量评估了国家和区域海洋创新能力,开展了区域海洋创新绩效格局演进与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政策演变分析。本书同时开展了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态势、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专题分析。 本书既是海洋领域的专业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大学生的参考用书,又是海洋管理和决策部门的重要参考资料,并可为全社会认识和了解我国海洋创新发展提供窗口。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滨海湿地保护、生态功能评价、微生物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书中借助大量宏观和微观“镜头”聚焦我国滨海湿地,从政策、经济、地理、生物、监测、评估等多维度全面诠释了我国滨海湿地的特色及其研究成果。通过模型计算、图像处理、实验分析和案例示范等方法详细勾绘了我国滨海湿地不断被发现和被认知的动态发展史,是一本既可以“读得懂”也可以“照着做”的滨海湿地科研实操“手册”。
本书全面系统梳理和总结了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质量监测指标与监测技术体系,并以丰富的案例研究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基于CERN站点,从观测指标体系的增补、观测频度的提升和观测技术方法的改进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态系统水土气生观测指标与规范。针对陆生大中型动物多样性监测,介绍了实时组网监测、传输,红外相机监测图像与视频分析等技术。介绍了目前最为前沿的叶绿素荧光对地观测技术、区域生态系统生态质量监测技术和模型、基于无人机和机器学习的植被监测技术等。综合应用这些技术,系统评估中国典型脆弱生态区及全国尺度生态质量。内
本书主要从系统论角度论述中国南方喀斯特流域气象气候时空分布特征、讨论降雨径流过程、流域滞后效应特征,研究喀斯特流域气象、农业及水文干旱机制。内容包括:喀斯特流域结构与功能关系、降雨径流过程,流域气象、农业及水文干旱特征,流域介质空间耦合对气象干旱响应、对农业及水文干旱驱动,以及气象-农业干旱、气象-水文干旱、农业-水文干旱传播机制,气象-农业-水文干旱的联合概率。可供从事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遥感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研究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并可作为这
海洋装备的水下结构安全一直是海洋油气资源顺利开发的关键环节,安全检测技术具有“难实施、测不出、测不准”等瓶颈。尤其当前中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逐步走向深海,对于深水结构安全保障技术具有更迫切的需求。本书内容丰富、章节逻辑合理,详述了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的发展过程,涉及基础理论、缺陷识别方法、仪器研制、新技术结合及工程应用等多方面的内容,为海洋装备的水下结构安全检测提供了先进解决方案,能够为本领域的科研和工程人员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料,促进先进技术在工程领域的推广应用,也为深海装备结构安全检测提供
本书内容基于大量现场调查资料并结合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培养实验数据,阐述了近海海域溶解无机营养盐、溶解氧(DO)和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海域夏季底层海水低氧酸化形成机制,评估了大规模海湾扇贝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机制,丰富了对于人类活动影响下近岸海域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 生源要素碳、氮、磷、硅和氧是海洋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要素,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作为世界海洋经济大国,多年来海水养殖的规模和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扇贝作为重要的海洋养殖经济贝类,在我国的渔业养
本书是现代自然地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在“自然地理与人类环境”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基础上,吸取国内外优秀教材精华而编写的一部新教材。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的角度阐述了自然地理学、地球表层系统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从地球表层系统的角度阐述了地表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第三部分阐述了自然地理学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本书创设了“地学视野”、“案例分析”和“探究活动”等栏目,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特点。
长三角地区滩涂资源丰富,约占全国的40%,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滩涂围垦开发,获得了6000 km2的土地资源,为长三角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国土资源保障。然而,大规模围填海活动导致滨海湿地面积减少,自然岸线锐减,海岸带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绿色发展理念对滩涂保护利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应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升生物多样性水平,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本书总结了多年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在三个层面系统阐述了滩涂资源的演化机制、多目标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
GNSS技术已成为近地空间环境监测的关键技术之一,并且其应用创新依然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态势。GNSS技术变革了原有的地表和大气监测方法,并且与大气科学、水文学和海洋学深度交叉融合,已成为这些学科发展的新动力。已有的GNSS气象学已不能充分涵盖GNSS领域的应用创新,亟需对最新进展进行总结、梳理和整合,形成一门全新的学科。在这种背景下,笔者结合自身的科研积累、理论创新和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提出了GNSS近地空间环境学的概念,其内涵包括GNSS导航、定位、授时,GNSS气象学和GNSS反射测量学,研究对
点云是分布在三维空间中的离散点集,也是对物体表面几何的离散采样。三维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点云数据的获取更加简单方便。但是,由于测量环境的干扰和测量对象的材料反射问题,三维测量数据会包括含各种噪声、离群点,且特征采样不足。另外,由于大尺寸测量对象的结构限制,通常需要多次拼接,噪声、细节丢失等现象更为严重,严重制约了点云数据的后续应用。本书是作者专注在三维测量点云质量智能优化领域内多年的研究积累,重点围绕三维测量点云质量智能优化的核心理论与方法,包括传统数据优化算法、基于点表征学习和图表征学习的测